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我国香菇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曹斌等 2020-10-26 11:20 5368 阅读

香菇具有营养丰富、投资少、见效快、土地产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等特点,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香菇产业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约有70%选择发展香菇生产。截至2018年,我国香菇产量达1043.2万吨,占全球香菇总产量的90%以上,产值超过1000亿元,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食用菌产品。


一、我国香菇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产量快速增长。进入新世纪,我国香菇产量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香菇产量仅有247.7万吨,2018年增长到1043.2万吨,年均增速12.8%。香菇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比例也从2006年的16.8%增加到2018年的27.5%,成为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菌产品。


(二)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耐高温菌种的成功研发和代料栽培技术的日益成熟,加之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上涨、段木资源日趋紧缺,香菇产区由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江西、安徽东部山区逐渐向湖北、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中北部地区扩展。目前我国香菇生产已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以河北、辽宁以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基本实现了对大中城市的周年供给。


(三)出口量持续增长。我国出口香菇主要有干香菇和鲜香菇两种商品形态[1]。2000年前后,几乎都是出口日韩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曾占到日本香菇消费市场的40%左右。2006年,受到农残问题影响,对日香菇出口量下降。近年来,随着东南亚、俄罗斯等新兴消费市场需求增加,香菇出口逐渐恢复,2018年突破15万吨大关,达到15.4万吨,增长5.5%,出口金额2.3亿美元,增长13.6%。


(四)消费水平显著提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香菇餐饮、加工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据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国内香菇表观消费量[2]由2006年的243.7万吨快速扩张到2018年的1027.8万吨,年均增速12.7%,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同期,我国人均年香菇消费量由1.8公斤增加到7.4公斤[3],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五)流通网络初步成型。鲜香菇耐储运性差,随着公路网络和现代物流网路的不断完善、保鲜技术的提升,目前,采摘后的鲜香菇经由产地经销商运送到销区批发市场,再进入超市或农贸市场,最快可在24-48小时内完成。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等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网络。干香菇生产集中在不具备区位优势的山区,通常烘干后,经过中间商采购再分销到各级市场。目前,干香菇产地批发市场主要有浙江龙泉市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庆元香菇市场和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湖北随州三里岗香菇市场等,销地批发市场主要是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另外,微商、电商等新模式也开始进入香菇流通领域。


(六)市场价格先涨后跌。综合我国84家批发市场和部分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之间,香菇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全面上涨,同期鲜香菇价格从每公斤9.8元上涨到12.3元,增25.5%。干香菇从每公斤77.2元上涨到98.9元,增28.1%。2015年之后,受到产业政策影响,全国香菇产量快速增长,香菇市场价格稳中有降。2019年,全国鲜香菇平均批发价格下跌到每公斤11.1元,较2014年下降了10.8%,干香菇平均批发价格下跌到每公斤84.5元,较2014年下降了17.0%。


(七)季节性价格波动明显。近年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南方香菇当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上市,北方和部分南方高海拔、冷凉气候地区5-10月上市的周年供给模式。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呈现规律性的季节波动。通常春节之前需求最为旺盛,市场价格全年最高。春节过后随着需求的衰退,价格下跌。5-6月之间,南方产地转热,香菇上市量减少,同时北方香菇刚开始上市,市场整体供不应求,价格出现上浮,一般7-8月市场价格达到全年第二个高峰。9月底,浙江、福建等南方产区的秋冬香菇开始上市,供给增加,价格逐渐下跌,直到春节之前才再次恢复到全年最高水平。


(八)香菇种植收益近年来显著下降。虽然我国南北气候特征明显,香菇种植模式迥异,生产经营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但近五年来,我国香菇经营效益普遍下降。以传统香菇产区陕西省宁强县的某香菇合作社为例,种植规模120万棒(2019年),使用17×58cm规格菌棒,每棒湿重2.5公斤,按含水量60%计算,用木屑干重0.8公斤,树种青冈木,菌种品种主要是‘申香215’和‘9608’,设施设备折旧0.4元/棒/年,平均每棒产量0.75公斤。2015年至2019年之间,受到香菇种植农户增加和木材砍伐、运输成本上涨因素影响,木屑成本从每棒0.9元上涨到1.3元,涨幅达到41.3%;受运输和石油上涨因素影响,菌袋、麸皮等其他菌用物资成本由每棒0.4元上涨到0.9元,涨幅达到125%;受城镇化、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包三餐的日工资由每天60元上涨到80元,折算到菌棒上,每棒人工成本从0.8元上涨到0.9元,涨幅12.5%。以上三项成本合计由每棒2.1元上涨到3.1元,涨幅47.6%。受上述成本上涨因素影响,自2017年以来,香菇净利润从每棒1.75元的高位快速下滑,降至目前的0.85元,降幅超过50%。


二、我国香菇产业发展前景


(一)国内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据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研究表明,香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和多种有效药用成分,蛋白高、脂肪低,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血栓、健胃保肝、预防佝偻病和贫血的功效。随着国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加追求健康、绿色的营养食品,香菇内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二)海外消费市场将快速扩张。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香菇消费文化已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部分国家还出现从亚裔社区走向主流社区的发展趋势。今后,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饮食文化对外输出速度加快,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的香菇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提升。


(三)生产经营结构将不断优化。目前,我国香菇生产劳动力紧缺、工资全面上涨问题日益突出,以资本和技术要素替代劳动要素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发展方向。部分产区出现了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机械设备,承担菌棒生产,小规模零散农民负责出菇管理的“菌棒工厂+农户”种植模式,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力,并且保障了菌棒品质。未来5年这种模式的香菇产量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将占总产量的10%左右。


(四)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近些年,各地大力引进香菇生产,预计未来几年,新产区将有大量香菇上市,推动我国香菇总产量突破1200万吨大关,鲜香菇、干香菇及香菇加工品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生产收益的增长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三、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香菇行业管理较为松散,还处于菇农、菌商、企业和市场自发发展的状态,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及快速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引导,发展波动性较大,产量忽多忽少的现象长期存在。


(二)产业信息缺失问题突出。香菇是我国重要农产品之一,2018年香菇年产量是蚕茧(83.1万吨)产量的12倍、茶叶产量(261.0万吨)的4倍、并且接近全国鱼类(1091.5万吨)总产量。但目前香菇生产统计尚未被列入到官方统计目录,完全依靠相关行业协会发动会员自愿上报,每年仅能收集到27-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且部分数据是由地方政府和专家凭借经验估算,存在漏报、错报等问题。另外,香菇品级较多,不同级别之间价格差异较大,各地批发市场品级标准大相径庭,可参考的官方数据还难以支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菌种“杂、乱、散”问题突出。菌种是影响香菇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然而现行法律法规对菌种的保护力度较弱,出现研发机构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怪象,导致市场上无视育种人利益,随意扩繁、重新命名销售的问题屡见不鲜,菌种市场管理混乱,“同种不同名”、“同名不同种”乱象丛生。部分主产区甚至发生劣质菌种毁掉上千万菌棒的情况,给农民和当地经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原料匮乏问题日益突出。随着香菇产业快速发展,对菌材林需求逐年增长,按照每生产1亿袋香菇,需要7.5万m3木材计算,我国现有的林木资源难以支撑香菇可持续生产。然而,部分山区县为了保护环境,限制木材砍伐,进一步加剧了“菌林”矛盾,不少新兴产区所需木屑只能从外地购入,原料匮乏问题日益突出。


(五)适宜从业人口持续减少。随着传统产区中青年劳动力的快速流失,大部分香菇产区难以看到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而未来十几年随着这些人员的持续老龄化,将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虽然“菌棒工厂+农户”的生产模式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出菇管理和采摘环节仍需农户承担,劳动力匮乏问题将长期困扰香菇产业发展。


(六)社会化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大部分香菇产区的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处于“网破、线断、人散、农技推广职能弱化”状态,而大量省市级食用菌科研机构距离菇农较远,难以对众多小农户开展有效的技术服务。香菇科研与产业需求部分脱节,一方面产业发展对于新品种、新方法等技术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还存在开发出来的技术、标准不能支持产业发展,被束之高阁的情况。公益性服务供给不足,经营性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


四、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中国食用菌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互联网应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为香菇生产、价格、交易、融资、技术和风险监控提供服务。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核心组织行业专家开展国内外产业发展动向调研,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平台及时发布市场动向预测报告,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建立市场信息员制度,以主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批发商,大规模生产经营者为主体收集各地市场的不同香菇规格、数量和价格信息,完善信息质量。把香菇生产统计列入到官方统计的主要农作物目录,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二)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菌棒工厂+农户”生产模式的财政支持力度。提升对修建菌棒工厂厂房等基础设施、专用设施和菌棒生产的补贴额度比例。按照园艺类作物将香菇专用机械设备纳入农业机械补贴目录,将香菇菌种纳入主产区良种补贴,降低经营成本。设立香菇种植收入保险制度,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促进政策金融、农担体系优先向香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政府性投资机构修建菌棒工厂租赁给农业经营主体,或者以资产参股经营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三)加快工厂化生产技术研发。探索用资本和技术要素替代劳动要素技术,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支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合作,共建研究团队,重点研发适宜工厂化生产的短菌龄菌种、配套设备和出菇管理技术等基础研究。鼓励以需求为导向统一菌棒尺寸、主要原料配方、质量、外观、包装、运输方式、出菇管理方式生产标准和香菇品质等标准化生产作业规程。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来华指导,尽快掌握工厂化生产技术。


(四)完善品种权人的权益保护制度。鼓励专业化菌种生产主体提高菌种研发技术水平,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制定菌种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评价标准。建议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将品种权人的权益由品种繁殖材料的商业生产和销售扩大到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收获物及其加工品、派生品。建议促进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牵头成立第三方菌种鉴定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委员鉴定品种质量,为品种权人在诉讼中提供必要的调查、取证等服务。


(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香菇深加工产业,支持技术创新、熟化工艺和制定标准等环节,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香菇快消品、即食食品。加强香菇药用机理和功效基础研究及香菇保健品、医药品和化妆品等相关技术研究。推进农旅融合,依托自然资源、文化优势,建成集香菇生产、科普教育、避暑度假、养生休闲、餐饮文化相结合的香菇小镇,鼓励发展以香菇为载体的创意农业。


(六)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县为单位构建香菇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当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资销售企业和技术能手信息,为菇农就近提供技术服务,提供合格的菌资信息。主产区设立香菇技术服务站,承担香菇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组织农民培训等公益性活动。设立柔性专家岗位,聘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开设网络平台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拉近农户与专家距离。


[1] 出口香菇有烘干、新鲜、冷冻、罐头等形式,商务部统计资料中仅采用了干香菇和鲜香菇两类,本文使用商务部公开数据进行说明。

[2] 消费量=生产量-出口量

[3] 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按2018年139538.0万人计算。2006年人口13.5亿。


调研报告1:河北省平泉市依托香菇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方法、特点和问题


河北省平泉市位于河北省北部,燕山山脉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95年开始引入食用菌产业,提出“南有庆元、北有平泉,立足平泉学庆元,产值超亿元”的口号,大力发展香菇产业。近年来,平泉县依托香菇产业,探索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精准扶贫模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底,平泉县香菇生产规模达到3亿袋,建成10亩以上的标准化园区1445个,产量达23万吨,实现产值2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并于2018年4月,经河北省审批脱离贫困县序列。


一、平泉市依托香菇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方法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实现贫困户“零成本投入”。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缺资金问题,让贫困户迈出发展产业第一步,平泉市采取“银行贷、财政补、园区赊、地入股”的办法,让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发展扶贫产业。其中,银行贷指通过“银企户保”融资平台,支持每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所借贷款可以入股园区,由园区负责还本付息。目前已发放6.5亿元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农户和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脱贫产业。财政补指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市财政补贴资金每户各6000元,共计1.2万元,扶持贫困户参与经营或入股经营;市财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扶贫贷款给予100%贴息,对带动贫困户超过20户的扶贫园区给予100万元以下的银行基准利率贴息以及10-30万元基础设施补贴,激励园区带贫扶贫。园区赊指以香菇园区为例,园区以低于市场价7毛钱的标准赊给每户2万-4万个菌棒,并无偿提供菌棚及配套设备,待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后收回欠款。通过以上三个渠道,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可“零投资”入股香菇园区6.2万元,每年分红6000-100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零成本”直接参与园区生产经营,每年增收4万元左右。地入股指对于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的园区建设,贫困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合作社”),由合作社用土地发展产业,既实现“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入股合作分股金、认领认种得现金、入园务工挣薪金),又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收到了一举多赢的效果。


(二)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贫困户“零风险经营”。为解决贫困群众投资经营怕风险问题,平泉市依托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同时对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经营所涉及到的产业风险、企业风险、贫困户风险和金融风险统筹考虑、严格把控,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在产业风险防控上,平泉市把技术、市场成熟的香菇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首选产业。在企业风险防控上,按照香菇生产经营状况、内部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和是否有意愿等条件严格甄选载体企业52家,负责带动贫困户发展;在金融风险防控上,贫困户所借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企业(园区)以及法人参与担保,主管部门和银行系统进行层层审核把关,同时政府成立担保中心,引入第三方保险机制,扶贫龙头企业发生经营风险,担保中心、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按照1:1:8的比例共同偿还贷款本息;在监管风险防控上,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及园区企业所在乡镇,对扶贫资金、贫困户入股资金投向和使用进行跟踪管理,金融机构及时对企业信贷动向、资金流向、经营状况进行监控,一旦发生重大风险隐患,采取法院财产“保全”等方式,首先保证贫困户的利益;在贫困户风险防控上,平泉市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标准化园区(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将企业、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连接体,由企业负责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高风险环节,入住园区的贫困户负责通风、浇水和采菇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因不可抗力造成贫困户无收入或收入严重受损,由园区负责赔付损失,并支付务工工资。


(三)着眼持久稳定的脱贫,实现贫困户“零距离就业”。为解决地区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因病致贫或家人体弱多病的贫困户脱贫问题,平泉市把居住偏远的贫困群众有序搬迁出来,实施中心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工程,把就业岗位搬到了贫困户“家门口”,起到了治根治本的作用。一是把基地建到村头。推进中心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在84个贫困村建设食用菌生产园区151个、加工基地23个,实现所有乡镇和贫困村全覆盖。二是培训指导到地头。平泉市成立了市级食用菌产业服务局,并且各乡镇都配有食用菌办公室(技术推广站),组织近1000人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服务各个园区,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同时为全市和周边6个省区20多个市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就业落到人头。平泉市要求园区优先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累计带动9360名外出困难的贫困群众就近到园区就业、在家门口挣钱,人均月工资2500多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二、平泉市依托香菇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特点


(一)支柱产业选择得当。平泉市选择的香菇产业在本地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具有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品牌靓丽的良好基础,是平泉农业第一主导产业,国家第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区,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选择香菇产业作为贫困户精准脱贫产业最为稳妥。


(二)企业带动能力强。平泉市对所选择的扶贫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必须是有志愿带动、有能力带动、有促进产业发展带动,防止出现企业积极性不高、带动能力不足未使贫困户脱贫造成更贫,未促进产业提升增加红利影响产业发展等问题。


(三)政府控制措施得力。平泉市政府统筹资源和要素条件,在企业选择、园区建设、贫困户选择、培训、机制和模式、效益分配、相关政策落实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严格标准,对各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了预案,并且严格把控到位。


(四)提升政策落实红利。平泉市把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产业脱贫核心,把国家众多产业和扶贫支持政策融合在一起,站在“抓产业就是抓扶贫,抓扶贫促产业发展”的高度用好用足政策,最大限度的提升政策红利和产业发展红利,达到产业和扶贫双促进双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平泉市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虽然已经脱离贫困县序列,但产业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旦停顿很容易返贫,因此相关扶持政策仍然继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


(一)简化“倒贷”手续。贫困户所借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每年需要倒贷,手续繁琐、周期过长,造成负责还款的企业资金周转方面容易出现问题。虽然采取了平泉市政府资金池“抵扣”的方式,缓冲了“倒贷”时间,但是一旦“抵扣”的资金过多,势必会影响贫困户借款的额度。为此,建议协调银行部门简化“倒贷”手续,按照“还账不还钱”的账面方式运作。


(二)维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平泉市实施的“三零”精准扶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建立在财政政策支持之上的,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以后,相关扶贫政策可能会终止,那么在政策“断奶”之后,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多数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很难牺牲这么大的利益继续给予每年8%以上的分红。为此,建议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并协调上级银行部门降低贫困户贷款利率,以便于政府能够保持贴息的连续性。同时认真研究以提升减成本的方式,继续支持扶贫攻坚。


(三)加大扶贫资金扶持力度。实施产业扶贫,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政策引导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平泉市财政收入少,很难负担大量的产业扶贫支出。建议持续加大财政对产业扶持资金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各类规模化经营主体,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快建设“菌棒工厂+农户”的生产方式,由上级项目资金或本级财政出资修建固定资产,租借给企业使用,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标准化水平,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从产业扶贫中受益脱贫。


调研报告2:浙江省庆元县香菇产业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庆元县位于浙江西南部,土地面积18.9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6.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6%,森林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香菇生长。该县是我国人工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香菇栽培历史有800多年。近年来,庆元县在处于区位劣势的情况下,通过提高香菇集约化水平等措施推动香菇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一、庆元县香菇产业发展路径


(一)提高集约化程度,增强产品竞争力。为加快香菇生产集约化进程,庆元县制定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推行“菌棒生产工厂化,栽培管理基地化”新模式,并对菌棒工厂建设、标准化菇棚建设给予政策扶持。近年来,共扶持建成菌棒工厂化生产厂76家,改造提升钢架标准菇棚100多万平方米。目前,规模2万棒以上种植大户增加到2500多户,占总种植户比例提升到60%以上。


(二)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产品价值。庆元县从为加强香菇品质管理,2017将香菇主要栽培区划分成8个基地,成立“庆元县出口农产品企业协会”,开展“食用菌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技术人员联系全县备案基地制度,将全县食用菌栽培区域划分为13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2-3名技术干部负责片区服务工作。另外,全县积极开展香菇认证工作,目前香菇行业拥有有机产品48个,无公害产品5个,绿色食品6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5个,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1个。


(三)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价值。庆元县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18年与香菇有关的企业380家,其中加工企业80多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出口企业15家,出口备案基地2160亩,2018年出口额4218万美元。庆元企业先后推出了香菇菌菇、菌蔬系列即食(休闲)食品;菌蔬营养包等养生健康产品;研制了香菇酱、香菇精、菇抽等营养调味品,形成一条以食用菌生产、加工为中心,以市场销售为平台,以品牌、文化为链接纽带,相互衔接作用的完整的香菇产业全产业链。


(四)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提升行业话语权。庆元县投资15.67亿元的庆元香菇市场迁建及物流中心项目市场部分投入使用,350多家商户入驻,并被列入浙江商品国际采购中心创建主体。2016年11月,庆元县开始发布“庆元·中国香菇指数”,并且实施食用菌仓单质压贷款,建立了市场可追溯体系,提高了庆元香菇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五)支持科研创新,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庆元县重视科技创新,鼓励官民一体发展香菇科技。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先后取得“代料栽培花菇技术”等国际领先水平成果2项、国内领先13项、国内先进5项;先后育成并通过审定全国食用菌主栽品种6个,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2017年获浙江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另外,中心自主育成香菇品种‘241-4’、‘庆科20’、‘9015’、‘庆科212’,等香菇品种,实现香菇胶囊菌种完全国产化。目前,庆元为全国食用菌产区提供了约30%菌袋、10%香菇菌种。另外,庆元籍“菇乡师傅”达到数万名,长期支援全国400多个县,服务精准扶贫项目建设。


(六)增强文化优势,推进地域品牌建设。庆元县重视庆元香菇品牌文化建设,编制实施了《庆元香菇品牌战略规划》,开展“庆元香菇”证明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庆元香菇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浙江省食用菌行业优秀品牌、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中国好香菇等荣誉,庆元香菇品牌价值49.26亿元,位列全国食用菌品牌首位。另外,庆元县确定11月11日为中国(庆元)香菇文化节,先后举办十一届香菇文化节。拍摄了《菇山岁月》纪录片和《香菇之源》宣传片,出版了《庆元香菇栽培》等书籍,启动了《庆元香菇志》编写,实现了香菇功夫、香菇山歌进校园,极大的提升了庆元香菇的品牌效应。2014年6月,“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还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二、政策建议


(一)加快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庆元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可用于规模化生产香菇的空间不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建议加快建设香菇标准化基地,提升单位农地收益率。通过菇棚改造、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等集中规划建设香菇重点村基地,规模连片的香菇基地,并且适当配套农旅融合设施,将基地建成观光园,让菇农租棚生产香菇,减少菇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菇农生产积极性。建议丰富特色品种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变化,在东部乡镇实施夏菇生产计划,实现香菇周年出菇。


(二)探索工厂化香菇种植模式。香菇生产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从业意愿不强,菇农老龄化日趋严重,应加快推动香菇种植模式转型,推动工厂化香菇种植。建议依托院士工作站的人才、信息、技术引进和对外合作方面优势,加强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香菇工厂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集中力量破解发展中的技术问题,选育自主知识产权香菇品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推广香菇轻简化栽培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高效香菇生产机械、深加工产品。建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引进人才政策,保证人才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引进和培养一批在香菇品种研发、精深加工领域的高端人才、技术青年、高级管理人才。


(三)加大香菇深加工产品开发。庆元目前缺少的“猴姑饼干”“仲景香菇酱”等大销量拳头产品和研发生产企业。建议加大对大型食品企业招商引资的扶持力度,同时深度挖掘本土食品企业,引导这些食品龙头企业从大健康的角度开发香菇系列食品。建议发展香菇餐饮产业。发扬庆元县香菇饮食文化传统,开发香菇餐饮养生产品,挖掘菌菇饮食故事,策划开展香菇科普宣传、烹饪大赛、文学创作等,全面营造香菇文化氛围,逐步培育建立香菇餐饮产业。建议加快开展香菇医药保健品研发,拓展高端市场。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加强香菇药理功能开发。


(四)进一步促进香菇品牌价值转化。“庆元香菇”还没有形成品牌体系,品牌价值在产品溢价上未能较好体现,没有形成市场价格优势。建议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庆元香菇文化优势、产品品牌优势,打造一二三产融合,规划采摘旅游、乡村旅游等农旅结合项目。建设香菇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优质民宿投资运营商,拓展香菇产业链,健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菇农增收。建议加快西洋殿4A级景区建设。围绕香菇始祖吴三公祖庙,将西洋殿附近具有浓厚香菇文化底蕴的区块规划建设成国际食用菌圣地,成为全国最具文化品牌的香菇4A级景区。建议加快庆元香菇小镇建设。以高标准示范小镇为目标,完成香菇小镇文化项目建设。


(五)提升创新庆元县香菇流通模式。各地香菇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增加,庆元县作为香菇流通中心的交易量逐年减少,全国定价中的地位下跌。建议加快新业态发展,构建香菇电商城。深入推广“互联网+香菇”新模式,制定香菇电商产品标准,便于电商销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香菇网店经营商,培养其参与入驻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网易严选、本来生活等电商平台。建议开展微信营销模式,开设庆元香菇品牌公众号,建立微商城。建议完善市场功能,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加快香菇市场物流中心建设,聚合各种资源,加强香菇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把庆元香菇市场打造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农产品市场和现代物流中心。


报告撰写人员

曹    斌 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香菇分会副会长

梁希晨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香菇分会常务理事


课题组成员

高茂林 中国食用菌协会 常务副会长

孔    鹏 中国食用菌协会会议会展部 副主任

甘长飞 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香菇分会常务理事

宋春艳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副所长


来源:中国农业监测预警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暂无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