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4-11-25 16:59 4 阅读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机关有关处(室、局)、厅属有关单位:


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提升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农产发〔2024〕2号)精神,我厅制定了《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11月14日

 

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农产发〔2024〕2号)精神,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抓住“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品牌,促进融合发展,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优势农产品资源,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地区、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鼓励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完善产品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化、均衡化发展。


——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扶持力度。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生物、数字等技术赋能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导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构建绿色加工体系,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培育绿色知名品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集聚发展、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打造专用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加工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三)行动目标


到2027年,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突破9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6:1。


——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一批年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壮大粮油、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预制菜等7个千亿级,乳制品、食用菌、猕猴桃、水产品、魔芋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聚集度明显提高,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


——质量品牌明显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国内知名农业加工品牌,创响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乡土民俗食品加工品牌,高附加值产品供给比重显著增加。


二、重点领域 


立足全省农业资源禀赋,聚焦粮油、8条省级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明确加工发展方向,按照“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布局思路,统筹整合现有资源、区位、科技、产业优势,横向打通技术研发、转化应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拓展相协同的创新链条,纵向打通优质原料供应、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相衔接的产业链条,形成横纵交错、相互支撑、融合统一的“1+8+N”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


“1”,即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以关中小麦、玉米,陕北渭北旱作玉米、马铃薯、大豆、小杂粮,陕南稻油三个粮油生产优势区为重点,突出小麦、玉米、水稻、油料,统筹兼顾杂粮、薯类等特色粮食产业,以全链条节粮减损增值为目标,加快推进主粮适度加工和主食产业化发展,开发健康口粮产品、预制主食、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等,增加绿色优质高端粮油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形成“吃干榨净”式粮油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小麦加工发展重点。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为方向和重点,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应用净麦润麦、柔性碾麦、全麦制粉等适度加工。积极发展食品专用粉,开发强力粉、薄力粉、营养强化粉等新品种,适当增加小麦淀粉、变性淀粉及谷朊粉的开发和生产。加快健康主食产品工业化,发展高档优质营养面条类、馒头类、烘焙类、特色风味类等面制主食。综合利用秸秆、麦麸、麦胚等,延伸开发麦麸膳食纤维、麦胚(粉、油)等产品。


——玉米加工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适销鲜食玉米产地速冻保鲜、低温冷藏及冷链储销。推进玉米就地就近食品化、多元化加工,开发高质量的主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健康食品;发展生物可降解、生物医药、化工、美容保健等深加工产品。推广玉米提胚技术,开展玉米胚芽、玉米油、玉米浆的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水稻加工发展重点。推动稻米梯次加工,重点开发低损耗、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糙米等适度加工产品,提高出米率。大力发展品牌精米,实现优质优价。发展大米蛋白肽、麦芽糖、果糖、休闲食品等产品,推动稻米加工业延伸发展。综合利用碎米、米糠、稻壳、胚芽等副产物,深度开发米糠油(蜡)、胚芽油、谷维素、米糠蛋白等产品,积极发展保健食品、护肤品、医药中间体、化工产品等。


 ——食用植物油加工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高级精炼油,向专用油脂加工、副产品深加工和植物蛋白开发利用方向延伸。推进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木本油料等植物油的标准化加工及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大力开发适度加工和节能环保的油脂加工新技术,发展特色油脂、食品加工专用油脂和营养健康油脂新产品。开发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与深度开发。


——杂粮薯类加工发展重点。以产地初加工、高附加值加工和功能食品加工为重点,提高产品功能特性和附加值。发展轻碾多磨等初加工技术,开发豆类、杂粮类精选、营养组合小包装产品。以小米、荞麦、高粱等禾谷类杂粮为原料开发小杂粮预制粉、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以及酒、醋等发酵产品,以绿豆、豌豆、红豆等干豆类杂粮为原料开发杂粮饮品、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规范升级杂粮饸饹、碗托、黄酒等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及配套设备,提升传统食品品质,发展薯类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和方便湿粉等产品,加快副产物中膳食纤维、多酚、多糖、活性肽等功能成分高效利用。


“8”,即围绕苹果、猕猴桃、畜禽肉类、乳制品、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8条省级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打造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坚持宜粗则粗、宜精则精,宜初则初、宜深则深,引导优势特色农产品合理加工、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苹果加工发展重点。不断优化渭北北部、陕北山地和渭北南部三大苹果产业带,以提升采后处理初加工水平为重点方向,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大力推广苹果预冷冷藏、分级分选等,提升产后处理能力。支持发展高端化、高值化、全利用加工,形成以浓缩果汁、NFC果汁、益生菌果汁、果酒(醋)为主的液态饮品加工链,以膨化脆片、果干、果粉、冻干产品为主的固态食品加工链,以果胶、多酚、色素、饲料为主的苹果副产物加工链,提升鲜果销售和加工产品价值。


——猕猴桃加工发展重点。围绕秦岭北麓、秦巴浅山区两大板块,开发猕猴桃采后保鲜贮藏技术及多元化加工产品,推进一颗“果”向一条“链”发展。大力发展保鲜贮藏精细化管理和即食技术,完善产地智能分选、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推动猕猴桃错季销售增值。深度开发果汁、果浆、果酒、果粉等高质量、多元化产品,研发利用皮渣开发多酚、多糖、蛋白、膳食纤维等功能型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畜禽肉类加工发展重点。以发展鲜切分级、肉制品深加工为重点,协调推进皮毛、骨血、内脏、粪污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血浆蛋白、胶原蛋白肠衣、血粉、多肽、有机钙、有机肥等产品,提升加工层次,带动畜禽产品消费增长。


生猪加工。围绕渭北、陕北、关中、陕南四大产业板块,推进生猪“集中屠宰加工、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冰鲜上市”,加快由卖生猪向卖猪肉、卖食品转变,推进副产品精深加工。采用原料智能分级与柔性预处理、腌制发酵、真空低温烹饪、微波加热等技术,优化提升地方特色预制菜肴和即食肉制品,如传统风干腊肉、古法酱肉等;开发风味独特、层次分明、营养健康的高价值发酵肉制品,如即食发酵香肠、即食发酵火腿等;加快肉制品供应链建设,发展肉夹馍、臊子面等专用肉制产品。


肉牛肉羊加工。围绕陕北、渭北肉牛产业板块和陕北肉羊、绒山羊产业聚集区,重点推进肉牛、肉羊屠宰分割、熟食加工、预制加工,持续扩大优质山羊绒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皮革制品、羊绒毛制品、生物制药等产业延伸,推动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向食品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拓展延伸。


禽肉加工。围绕关中家禽产业聚集区和陕南特色禽类板块,加快向餐桌食品、休闲食品、预制食品、健康食品等方向发展。提升冷鲜禽肉分级分选、冷链包装等自动化、商品化水平。采用定向生物酶解、超临界萃取、低温超微磨等技术,提升酱卤肉、熏烤肉、风味肉酱等传统产品的风味和品质,发展泡椒凤爪、香辣鸡翅、卤味熟食等鸡鸭附件休闲食品,因地制宜开发烤鸭、乌鸡精(汁)、自加热乌鸡汤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液蛋、咸鸭蛋、松花蛋、蛋壳粉饲料等禽蛋加工利用。


——乳制品加工发展重点。围绕关中“双奶源”基地和陕北“双奶源”潜力区,以发展平价牛奶、特色羊奶为主攻方向,推进产加销一体化试点。推广牛奶就地加工、就近消费,实现生鲜乳就地转化增值;发展液态羊乳、发酵羊乳产品,促进鲜奶消费。开发奶酪、浓缩乳蛋白等高品质产品,推进脱盐羊乳清粉、乳铁蛋白、新型活性肽等深加工产品。推进“乳肉并举”,加快公犊、公羔和淘汰奶畜育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


——蔬菜加工发展重点。依托关中和陕北设施蔬菜、榆林大漠蔬菜、秦岭高山蔬菜等区域资源优势,提高清洗、分级、预冷、储藏、保鲜能力,提升净菜、速冻蔬菜加工自动化水平。开发脱水蔬菜、保健蔬菜及酱制、腌制等产品,适度发展蔬菜面(汁)、醇露饮料、即食休闲食品、速溶果蔬粉、蔬菜精油等深加工产品,加快尾菜提取蛋白、纤维素、叶绿素、萝卜硫素等有效成分以及肥料化等综合利用。


——茶加工发展重点。围绕陕南名优绿茶、优质红茶和关中茯茶加工产业带,以提升初加工水平、提高夏秋茶利用、拓展精深加工为重点,提升价值链,提高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和茶叶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适度发展黄茶、白茶、花茶加工,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功能成分,开发抹茶、调味茶、含茶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满足多样化健康消费需求。充分利用夏秋茶茶花、茶籽、茶枝、茶渣等副产物,开发茶花粉、茶籽油等伴生品和基料、肥料、新型材料、清洁燃料等衍生品。支持延安发展枣芽茶。


——食用菌加工发展重点。围绕陕南干菇、关中鲜食菌和陕北干鲜结合三大产区,以提升价值链为重点,推动食用菌从“一盘菜”转化为“一包零食、一瓶化妆品、一盒保健品”。提升食用菌初加工产品分等分级、保鲜储运、冻干烘干、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强食用菌有效成分、活性物质提取与利用,开发预制菜、复合菌饮品、即食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价值产品。


——中药材加工发展重点。围绕汉丹江川谷地区、秦岭北麓和渭河平原、渭北台塬、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地区等适生区域,以略阳杜仲、宝鸡柴胡、澄城黄芩、子洲黄芪、延安酸枣仁等道地药材为重点,推行“饮片企业+初加工点+种植基地”模式,发展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饮片加工,配套现代化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充分挖掘“秦药”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中成药等新品种,拓展保健食品、日用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中兽药、生物农药等新型资源性产品,延伸发展纤维素酶、有机肥、饲料添加剂等副产物利用产品,实现中药资源循环经济绿色发展。

“N”,即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集群。以时令瓜果、水产品、魔芋、预制菜、乡土传统食品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加工研发新优食品、保健药品和其他高端工业品,延展特色产业链,大幅提升产品增值空间。


——时令瓜果加工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葡萄、红枣、柿子精深加工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葡萄酒、起泡酒等发酵产品以及无醇或低醇复合果酒、果汁、果酱、果醋、柿饼、保健型酸奶、冻干食品等产品,对加工副产物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加工,开发生物医药产品、美容保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水产品加工发展重点。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为重点,支持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壮大品牌。提升鲤、鲢、鳙、虹鳟、大鲵等预制加工水平,支持企业发展鱼糜制品、干腌制品、休闲食品、特色风味食品、保健食品、保健饮品和护肤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利用内脏、骨鳞、粘液等加工废弃物,发展鱼粉和鱼油等产品。


——魔芋加工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魔芋精深加工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魔芋干片、魔芋粉等加工水平和质量标准,提高魔芋粉、魔芋胶等基础产品质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魔芋主食、休闲食品等产品,研发利用魔芋膳食纤维、多糖等功效成分,开发具有减肥、降糖、降脂功能的保健食品,研发魔芋基可降解薄膜及手术缝合线、创伤敷料等生物医用材料,拓展魔芋在日化、生物医药领域应用。


——预制菜加工发展重点。以扩大规模、提高品质为重点,支持企业设备投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积极发展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即烹、即热、即食、即配类预制菜产品以及相关装备和配套产业。发展高复原保真的蔬菜、食用菌类预制菜,发展低钠、低脂、低磷绿色健康肉类预制菜,深度开发团餐、家庭餐、康养餐、药膳餐和银发餐等系列预制产品。


——乡土传统食品加工发展重点。以提高乡土传统食品工业化、标准化加工为重点。研发应用擀面皮、臊子面、牛羊肉泡馍、搅团等传统食品自动化、清洁化加工专用设备;研发凉皮、饸络、米皮等专用复配粉、优化配方和产业化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适口性和质量稳定性;采用注射等腌制技术,提高腊肉等加工水平和腌制效率;改进包装和杀菌技术,延长产品保质期。


——手工艺品加工发展重点。传承特色技艺,提升周至石刻、凤翔泥塑、武功刺绣、耀州瓷器、华州皮影、安塞剪纸、清涧石狮、汉中藤编、安康丝绸、洛南麦杆画等县域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艺,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制作。


——农产品加工装备创制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创制企业,开展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加工装备研发,提高关键装备国产化水平。运用智能制造、生物合成、3D打印等新技术,集成组装一批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广的加工工艺及配套装备,提升农产品加工层次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提升行动。支持农业大县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务,建设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产地下沉。分类建设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产粮大县、省级产业链重点县、特色农产品大县、农垦集团等,依托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突出加工转化和产业融合,建设一批高标准原料、高效益加工、高效能物流、高科技支撑、高质量品牌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加工产能下沉县域。依托县域特色美食,因地制宜发展秦镇凉皮、岐山擀面皮、淳化荞面饸络、潼关肉夹馍等传统食品加工园区。持续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认定,开展动态信息监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建设园区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环保处理等配套设施,完善科技研发、融资担保、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引导头部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向园区集聚。发展主食加工、中央厨房、净菜配送、观光工厂等业态。支持园区集成推广加工减损增效技术装备,鼓励多县域结合产业分工共建加工园区(聚集区),举办区域性产品展示推介、贸易洽谈、产销对接等活动。打造农产品加工精品园区。培育一批规模位居前列、管理模式先进、联农带农作用突出的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择优推荐入选全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录。推进农业和食品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设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先导性的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到2027年,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45个。


(二)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行动。充分发挥4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鼓励加工型龙头企业牵头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创建重点实验室、专业研发中心、技术科研试验基地,在企业建设加工技术工程中心、技术集成转化基地、科技小院等,开展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育繁推、共性技术与关键装备研发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机制。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产品创新。分产业、分区域梳理加工短板,绘制农产品“加工树”技术清单、需求清单、成果清单,组织开展校企科技对接、技术服务等活动,推进成熟适用技术成果在企应用,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加工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食药同源的功能食品、风味独特的调味品、营养健康的保健饮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加快加工技术与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新型分子食品、精准营养食品等。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推动制修订一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带动提升企业和产品标准,引导主体按标生产,促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过程绿色化、产品营养化。到2027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2.6:1、78%、63%以上。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骨干力量。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开展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认定和递补名额向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落实落细现有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以重点项目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增加、实力增强、向科技创新、精深加工方向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采取出资新设、收购参股等形式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紧盯短板弱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一批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的优势企业落户,支持引进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广联合体决策、生产、服务、加工、销售“五统一”经营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分析指导,分行业建立加工头部企业清单,组建企业家专家团队,开展洽谈对接、银企对接、经验交流等活动,搭建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的平台。到2027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40家以上,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9500亿元。


(四)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促进行动。立足县域优势特色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分类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和特色产业专业村镇,加大对加工环节的政策资金支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一批以加工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果畜菜茶菌和小杂粮、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巩固提升9个已建、跨县域布局新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建设预冷、烘干、即食处理、商品化处理等初加工设施,改造提升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生产线,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等,促进加工转化增值,增强产业链韧性,打造乡村产业跨区域发展平台。建设一批以加工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聚集区域资源要素,引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加工专用原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提高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完善田头市场、镇域集散中心和批发市场等,配套冷藏保鲜、商品化处理、信息化应用等设备,打造县域产业融合、产镇融合和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培育一批以加工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专业村镇。引导各地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布一批乡村特色农产品目录,开发一批特色加工产品,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苹果村”、“木耳乡”、“黄花镇”等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适度化竞争。到2027年,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00个、特色产业专业村镇300个。


(五)实施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融合行动。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动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前伸后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休闲农业重点县。选择休闲农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推广礼泉袁家村、略阳徐家坪、延安南泥湾、留坝全域旅游等休闲农业典型模式,推动休闲农业重点县在设施完善、功能拓展、模式创新、政策集成上率先突破。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监测,发掘推广一批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带动农产品加工的美丽休闲乡村。深挖泥塑瓷器、刺绣剪纸、藤编竹编、织布石刻等传统手工艺潜力,发挥非物质文化优秀传承人的带动能力,引导美丽休闲乡村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乡土文化,开发一批茶叶采制、手工制作、传统酿制等加工体验项目,培育一批传承乡村传统技艺的乡村工匠,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礼”产品,带动当地农产品和加工制品地产地销。推介一批体验农产品加工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引导各地开发农事体验、美食品鉴、科普研学、休闲康养等产品,形成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根据不同农时,结合农耕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推介一批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到2027年,推出5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建设3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和美丽休闲乡村。


(六)实施农产品加工品牌提升行动。强化“产出来、加出来、管出来、树出来、讲出来”的品牌培育思路,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高、溢价能力强的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加强加工原料生产供应。结合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以及粮油、畜禽、水产等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任务,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加工专用品种原料生产,打造一批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确保优质加工原料可持续稳定供应。打造加工知名品牌。围绕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物美、实用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以“陕农优品”培育推广为抓手,打造一批有持续供应能力、有稳定品控能力的加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强营销拓展市场。结合区域品牌创建,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国内外行业重点展会和重大经贸交流活动,举办产销对接、专场推介、展览展示活动,放大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支持引导企业利用电商基地和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开展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丰富数字消费场景,拓展全业态营销渠道。到2027年,培育100个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品牌。


(七)实施农产品加工创业促进行动。聚焦农产品加工,强化创业人才培育,搭建创业平台载体,对接创业资源要素,推广创业典型模式。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人才。探索创业培训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建立农产品加工创业辅导团队,开展政策解答、技术指导。组织职业院校与加工创业项目对接,定向培养农产品加工职业技能人才。鼓励创新创业,吸引科技人员以领办、联办、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兴建项目。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各地依托各类园区、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等平台和主体,推广用好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研发+测试实验+成果转化+展示示范”孵化模式,打造集研发、加工、展示、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加工创业孵化平台,做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创业辅导、技能培训、政策咨询、金融保险等创业服务。宣传推广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典型。分行业形成一批可借鉴的农产品加工创业模式。挖掘推介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优秀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农创微讲堂·加工专题”等经验交流活动,分享典型模式和运营经验,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各牵头单位要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工作的重点,一体谋划、一同部署、一并推进,落实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各市、县、区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摆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加工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本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保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落地。各市(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每年12月底将工作进展、行动成效等情况报送省农业农村厅。


(二)加强政策支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统筹,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科技、文化、自然资源、工商、金融等部门,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要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地加工设施建设和农业全产业链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农产品加工信贷投放。统筹存量和新增用地,优先保证符合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加工、流通等项目建设用地。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用电等优惠政策。


(三)加强监测评价。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任务落实情况的调度,对各地工作进展、行动成效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监测评估。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立足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总结提炼平台搭建、产业融合、主体培育、要素保障、机制创新、带农增收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和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介,营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查看政策原文: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如涉版权,请通知0871-65137819删除。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暂无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