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2024-03-22 17:08 240 阅读

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各州、市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


现将《云南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云南省邮政管理局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1月11日

(此件删减后公开)

 

云南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


按照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为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战略决策在云南落地实施,切实做好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重点工作,更好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和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壮大“三大经济”,不断推进“六化”进程,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谱写交通强国建设云南新篇章,为云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人民至上,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共同富裕为导向,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使全省各族人民共享交通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交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作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大局,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等战略。


系统推进,统筹融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支撑云南加快形成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协同推动交通运输方式间、领域间、区域间、产业间融合发展,强化综合交通的带状引领和圈状辐射作用。


开放改革,创新引领。立足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畅通国际互联互通,推动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水平。建设包容开放的政策环境,创新综合交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


安全可靠,集约绿色。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水平,强化综合交通韧性,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建立高效可靠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与国土空间、环境保护规划有效衔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岸线等资源,推进低碳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三)行动目标


到2027年,交通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1233出行交通圈”(滇中城市群1小时通达、全省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南亚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1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南亚东南亚国家1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加速构建,形成与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初步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系统集成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云南省境内段不断完善,“55538”(5条国际综合交通大通道、5条国内综合交通大通道、5条省内综合交通大通道、“3张网”、8个骨干型综合交通枢纽)云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通道高质便捷,省际通道高效发达,省域交通互联互通,双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000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1600公里左右,普速铁路4400公里左右;公路总里程达到36.6万公里(其中,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70%以上,3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75%以上);在建和运营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0个;水运航道里程达到5300公里;邮政快递枢纽网络体系覆盖水平大幅提升;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枢纽场站一体化、集约化、复合化水平明显提高。


协同高效的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铁路逐步实现客货分行、客货分运、客货分站,客运动车服务比重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运量占比不断提高。高速公路优等路率保持90%以上,普通国道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普通省道优良路率达到80%以上,全省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其中实现通公交的建制村比例超过55%,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稳定在85%以上。全省航线数量达到750条以上,通航城市达到210个。持续巩固AAAA级及以上县、市、区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谋划创建一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和国家公交都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中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稳步推进。


智慧绿色的交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高速公路重点路段、普通国省道重要节点运行实时监测数据接入率达到90%。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和省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数据资源深度整合、深度融入业务、深度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化、资源数据化程度明显提升。绿色交通成效显著,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初步构建。铁路电气化率达到85%以上,重点港口码头岸电配套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超过75%和35%。


系统全面的交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交通运输改革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公平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综合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初步建成,以信用为基础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安全应急保障有力,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提高,智慧感知和智慧监测覆盖范围更加广泛,运输安全态势保持平稳,交通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成。普通国省道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处治率达到100%。人才队伍精良专业,人才结构持续优化,行业人才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行动措施


(一)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衔接,推进综合交通九大重点建设任务,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1.推动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双多边机制,加快大通道项目建设。


2.实施铁路“建网提速”工程。按照“强边、补网、壮骨”的思路,加快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渝昆高铁建设,建成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云南境内路段;重点推进出省出境和沿边铁路通道建设,填补滇西、滇西北、沿边地区铁路网空白,扩大铁路覆盖范围,加快推进保山至瑞丽、大理枢纽、文山至蒙自铁路、既有昆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铁路项目,争取临沧至清水河、攀枝花至大理(丽江)、文山至靖西、临沧至普洱等项目启动建设,加快推动保山至泸水、昆明至广通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并适时启动建设,积极配合国家推进滇藏铁路云南境内段建设。加大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玉溪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华能滇东煤电铁路专用线、曲靖钢铁集团呈钢钢铁有限公司马龙专用线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


3.实施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按照“急用先行、补网强链、民生优先、服务经济”的原则,以“加密滇中、沿边拉通、滇西循环、互联互通”为重点,完善“五纵五横一边两环”高速公路主骨架,提升高速公路网络化水平。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向“量力而行”转变,合理把握建设节奏和建设规模,积极推进“能通全通”工程剩余项目收尾,稳步推进功山至小铺、南涧至云县、勐海至打洛、宁蒗至香格里拉、沿边高速孟连至勐海等“互联互通”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建设,适时推进规划待建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4.实施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普通国省道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着力消除断头路、打通瓶颈路,提升普通国省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13个沿边国道G219项目、7个普通国道断头路和瓶颈路段项目建设;支持推进“湖泊革命”洱海、抚仙湖等周边国省道功能外移项目建设;推进沿边抵边地区普通国道建设,推进普通国省道城镇过境路段改造。


5.实施农村公路“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巩固交通扶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深度,实施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约4000公里。加快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约5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800座,完成3万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鼓励具备条件地区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


6.实施民航“强基拓线”工程。加快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和综合交通枢纽(GTC)建设,配齐配强货运、机务维修、航空公司基地等各类配套设施。加快新建蒙自机场、迁建昭通机场建设,推动元阳、楚雄机场开工建设,推动宣威、玉溪等机场前期工作。适度优化部分支线机场提升改造方案,进一步强化机场改扩建投资的有效性。有序推进广南等通用机场建设。巩固拓展国际航线,加密优化国内航线,完善省内环飞航线,积极拓展货运航线。


7.实施水路“提级延伸”工程。加快推进溪洛渡至水富、白鹤滩至溪洛渡、乌东德至白鹤滩和攀枝花至乌东德等库区航道系统治理。加快金沙江下游翻坝转运系统和水富港、东川港、富宁港、景洪港、关累港等规模化港口建设。改善右江百色库区(云南段)高等级航道条件,推进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推进怒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提升、澜沧江临沧港以下段航道整治和橄榄坝航电枢纽通航设施建设。


8.实施交通枢纽“立体协同”工程。强化昆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功能,提升大理、曲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转组织能力,积极培育红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瑞丽、磨憨、河口、猴桥、清水河等口岸型综合交通枢纽,鼓励地方推进区域性、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引导带动各种运输方式统一规划建设、集中布局、空间共享,新建重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距离控制在300米以内、至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率超过90%;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条以上轨道交通衔接。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昆明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大理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推动新建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1小时完成率超过90%。


9.实施邮政服务“网络覆盖”工程。推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快递智能骨干网络。优化完善邮政快递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推动邮政快递末端服务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推进交邮深度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和完善交快、邮快等合作模式的配送网络,确保如期实现快递服务进村100%覆盖。推进抵边自然村邮政服务普遍覆盖,保障农村边远地区群众基本用邮需求。


(二)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构建快速便捷的城乡客运服务系统和舒适顺畅的城市出行服务系统,建设高效顺畅的货运与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新体系。


10.持续加强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加强对综合运输运行以及重点枢纽、重点通道、重点区域保通保畅情况的跟踪监测、组织协调及应急处置。加强供需对接和统筹调度,健全完善调度指挥体系、维护抢修体系、物资储备体系和运输投送体系。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安全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11.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巩固拓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改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组织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客运补贴政策,保障农村客运可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衔接,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均等化服务水平。认真谋划创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实现通公交的建制村比例超过55%。强化农村客货邮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运力、信息融合,共享站场运力资源、共建运输服务网络、共享融合发展成果,积极发展“一站多能、一网多用、集约高效”的城乡交通运输新模式。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培育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提升农村地区物流服务水平。


12.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谋划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稳步提高或保持在合理水平。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优化出行结构,完善多样化出行网络,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广度和深度,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法规政策体系。深入开展绿色出行行动,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每年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聚焦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提升城市交通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


13.推进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全链条联合监管,提升交通运输新业态常态化监管水平。着力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经营行为,推动企业计价规则、抽成规则等经营策略公开透明,降低平台过高抽成比例和会员费上限,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优化许可审批流程,强化信息公开,优化信息查询功能,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加强行业运行监测,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聚合平台规范管理和互联网道路货运新业态管理。指导各地深化巡游出租汽车改革,促进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扩大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覆盖面和网约车“一键叫车”。


14.加大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进力度。完善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安检流程优化互认,提升城市候机楼、铁路无轨站综合服务功能。优化联程运输运营服务,探索“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一证(码)通行”服务产品,提升联运旅客行李便利化服务水平。推动公铁、公铁水、空陆等联运发展,加强高铁快运、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快专业化、标准化多式联运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及海关、市场监管等信息交互共享。深入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力度。


15.加快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加快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促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货运车型标准化行动,巩固常压液体危险货物运输罐车专项治理工作成效,稳步开展非标车辆治理,加强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车辆的技术审核,全面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推动重型载货汽车安装使用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装备。落实互联网道路货运新业态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规范经营行为。持续丰富“滇运码”区块链赋能服务应用场景,为道路运输用户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服务。谋划申报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促进城市货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发展。落实冷链道路运输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冷链道路运输市场动态监测,培育冷链运输骨干企业。保持“司机之家”正常运营,选树“最美货车司机”,提升货车司机职业荣誉感、归属感。


(三)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行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布局。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路衍经济”,促进交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16.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健全完善农村公路“路长制”运行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具备检测条件的农村公路年度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全覆盖,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稳定在85%以上,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相关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农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17.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连通。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群龙头和引擎作用,依托现代化立体客货运枢纽体系和国际国内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提升滇中城市群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交通能级,强化昆明与玉溪、曲靖、楚雄、红河等州(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昆明与滇中州(市)1.5小时通达。提升沿边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口岸公路、沿边公路、沿边铁路建设,打造一批口岸型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滇东北开发,以打通通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省际通道为重点,发挥金沙江—长江干线航道辐射西南、通江达海的优势,推动滇东北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滇西一体化协同发展,完善滇西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布局,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以综合交通一体化支撑大滇西旅游环线核心区建设。


18.建设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建设,打造“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为基础的城际交通网,基本实现滇中城市群内部2小时交通圈;统筹城市群重要站场、机场等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提高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整体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统筹城际交通网络、运力与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服务效率;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昆玉1小时经济圈,促进昆玉同城化发展。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昆明都市圈等地区的1小时通勤圈,针对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早晚高峰时段的高强度通勤需求,科学配置公共交通运力,提升通勤交通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序发展共享交通,鼓励公众绿色出行。


19.加强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统筹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合理布局进出城道路网络,缓解进出城瓶颈路段和重要交通节点拥堵,增设干线公路进出城出入口。推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客运、城市公交、航空候机楼等各种交通设施衔接协调,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支付兼容。加强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及机场与城市公交网络协同整合,引导城市沿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合理、有序发展。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城际干线运输与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


(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行动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推进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基本形成交通运输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交通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有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20.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持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制定有效研发投入保障机制和措施,科学布局重大研发方向,推动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推进成果公开共享。推进交通领域重大科技攻关,组织实施“长水机场环境敏感区岩溶隧道安全与高效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高地应力低渗透突出煤层群隧道修建”、“云南交通路网地震滑坡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等省部级重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推荐申报10项以上省部级科技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推进“云南省现代综合交通数字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行业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一批高水平行业重点实验室、长期性能观测网和野外科学观测基地,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技术联盟。鼓励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交通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化水平,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重点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智慧高速、安全与应急和绿色低碳等领域标准制修订。推荐申报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立项不少于15项。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完善成果转化体系。


21.加快建设完善数字交通总体框架。推进行业信息化整合提升,形成“一中心、一基座、五领域、八系统”总体框架。推进省级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应用行业数据,推进综合性业务系统升级应用,强化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跨领域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数字监管、精准治理、智能服务水平。


22.开展基础设施资源梳理整合及“数字+”改造。全面梳理行业专网、互联网等网络资源和机房等基础设施资源,强化动态管理。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推进100个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智慧化改造;完成已通车高速公路路段视频联网监测接入,确保视频在线率达90%以上,拓展一、二级重点道路客运站等视频资源接入。


23.推进一批智慧化示范项目建设。以“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建设为牵引,试点推进一批省、市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昆玉磨、昆大丽香智慧高速公路示范样板,推动宁香、丘砚等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打造智慧停车场,加快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推广云南邮政快递业大数据平台经验,加强物流服务安全监管和物流活动的跟踪监测。推进昆明长水机场智能化示范试点,实现昆明长水机场全流程智慧化服务,并向全省民用机场推广。推进高铁昆明南站智能化示范试点,形成“昆铁+”智慧服务和智能运营应用示范。加快昆明、保山、玉溪、曲靖等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MaaS)平台等建设。


24.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技术服务中心。修订完善行业网络安全制度,健全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和科学高效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培训、应急演练、安全扫描等工作;加强重要系统的等保测评和安全保护工作。


(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全面落实《云南省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推进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交通领域用能清洁低碳转型。全省交通运输领域初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


25.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行动。发挥好云南省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持续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鼓励工矿企业、粮食企业将货物“散改集”,中长距离运输主要采用铁路、水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等基本实现铁路专用线“应接尽接、能接尽接”。围绕澜沧江—湄公河、金沙江—长江、右江—珠江通道发展江海直达运输、铁水联运。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能力。


26.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调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线位、桥位、水域岸线等资源,推动多方式共用过江通道的建设模式。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全面提高工程弃渣、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固废道路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固废跨区域协同综合利用。加强邮件快件过度包装治理,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全面提升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提高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固废材料、污水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


27.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推进列车鸣笛等铁路噪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持续提升机动车维修服务能力,加强汽车污染物排放治理。持续开展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协同推进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健全邮政行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度,逐步停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


28.加强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推进生态选址选线,强化生态环保和水土保持设计,推进绿美交通建设,严禁占用生态敏感区。落实国家岸线保护与利用的总体要求,加强长江、澜沧江、赤水河等主要河流交通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湖泊革命”攻坚战,深入推进绿色航道建设。


29.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发展。加快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中重型卡车等载运装备中的应用。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和智能风光发电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积极开展零碳服务区建设。大力推广节能营运车辆应用,推动油电混合、液化天然气、氢燃料、氨燃料、甲醇动力及纯电动船舶应用。机场场内电动车辆设备占比达到25%以上,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设备使用率稳定在95%以上。建成一批邮政快递业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


(六)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强化行动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提升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健全行业调度指挥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30.提升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立完善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基础设施质量安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公路重点项目平安工地建设全覆盖,提高工程安全性、耐久性和服务品质。完善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并严格贯彻落实,加强施工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动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模块化、装配化、专业化。严格管控“危大工程”以及高风险作业环节,加强施工驻地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大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力度,严格安全生产失信惩戒,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公路建设领域质量安全红线问题整治行动,加强质量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提升工程建设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灾害防治等工程实施。以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村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为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及其桥梁隧道隐患排查治理,提升路网安全韧性。


31.加强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在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持续加强道路运输“三个闭环系统”运用,实现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安全考核全覆盖,推进执法信息共享,强化道路运输安全协同监管,加强货车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常态化制度化严厉打击“百吨王”。继续以更严措施加强公路建设施工安全监管,推进“平安工地”全覆盖和“零死亡”安全管理目标;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排查治理长大桥隧、连续长大下坡、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风险隐患。加强通航环境、老旧运输船舶、自用船舶、旅游景区涉客运输、12座以下小型船舶专项治理,强化乡镇船舶渡运、学生集中渡运、大型营运船舶现场安全管控,严厉打击船舶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船舶违法违规信息通报机制,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执法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施设备系统运营技术规范,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指导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保护区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推进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和军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加强零担货运等领域物流安全管理,强化旅客实名制和“点对点”运输管理、易制毒化学品运输管控。


32.推进调度指挥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公路水路交通应急领域的应用。完善云南省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监测中心建设,实现全省公路路况信息、路网运行状态、突发事件等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实现已运营的公路应急储备中心数据全部接入部级系统。推进完善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云南储备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应急物资装备体系。推动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立体式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应急培训演练,提升行业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


(七)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提升行动


发挥区位优势,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交通运输领域交流合作,提升国际运输便利化水平,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33.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积极争取设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分中心,加强与各方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交通、可持续发展。支持省属交通运输企业成为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创始会员,积极争取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云南举办。


34.推进国际运输新发展。充分运用便利运输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认真落实边境口岸汽车出入境运输中央财政事权改革,推动全省便利运输工作高质量发展。用好《国际货运航权配置规则》,积极为航空公司申请和加密国际航线提供支持,认真落实《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指南》,持续提升国际货运能力。充分发挥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调委员会机制作用,推动澜湄国际航运健康可持续发展。配合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中缅国际道路合作文件商签。


35.持续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充分发挥中老铁路“黄金线路”优势,以着力解决通关便利、过境运输、换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工作重点,加大力度向国家反映,尽快解决第三国货物过境互认问题,协调老挝、泰国政府和老中铁路公司,规范海关费用标准,对过境货物实行运价优惠,畅通中老泰铁海联运通道。以中国和东盟多数商品关税减免为契机,努力将昆明打造成中老班列始发地,推动我国内地与东盟国家货物通过中老铁路运输。推动“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


36.发挥合作机制新成效。用好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老街河江莱州奠边省省委书记年度会晤机制和联合工作组会议机制、中国云南与越南老街至河内至海防至广宁五省市经济走廊合作会议机制、中老经济走廊交通合作工作组、中国云南至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中缅经济走廊交通工作合作组、澜沧江至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调联合委员会等现有双多边机制,巩固与周边国家交通领域合作,拓展合作内容、丰富合作方式,推动合作取得新成效。


(八)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励、服务、帮助人才,千方百计成就人才。推进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衔接,大力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加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队伍体制建设,完善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发资源、合理结构分布、充足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培养一批综合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构建新型智库体系。


37.加强科技和智库人才队伍建设。聚焦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能力过硬、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的行业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优化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在培养行业青年人才方面重点发力,在重大项目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给青年人才压担子、打头阵;加大推荐选拔交通运输各类人才力度,不断增加行业优秀青年人才资源储备。新选拔推荐申报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5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10名(含创新团队)等。推进行业智库建设,积极吸纳国家、行业优秀高层次人才入库,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多领域的行业智库(其中,院士不少于10人;杰青、长江学者不少于10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不少于20人)。提高行业人才队伍信息化管理效能。


38.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和工作机制,鼓励引导技能钻研,着力培养一批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壮大整体发展规模。依托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遴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以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育“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39.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调研,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分析研判,严格开展政治素质考察。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不断增强整体功能,坚持事业为上选用干部,统筹用好各类干部人才资源。


40.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挥领导职务与职级两条晋升通道的功能,持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注重在重大任务和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公务员,落实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挂钩制度,激励公务员担当作为。


41.加强组织人事体系建设。加强系统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建设,把“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位要求,突出公道正派的组织人事核心价值观。完善组织人事工作制度,健全环环相扣、统筹推进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加强组织人事干部队伍建设。


42.强化交通运输专门人才储备。培养一批基础研究人才,引导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完善新兴领域人才职业培育体系。


43.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能分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强化发挥交通高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撑作用。加快构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现代交通职业教育体系,走好“两个学院”融合发展道路。


44.加强中介组织体系建设。巩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成果,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社会组织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新型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交通运输领域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联系服务行业功能,积极参与行业治理。


(九)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行动


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工作法治化,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交通财务、审计和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建设云南交通文化体系,健全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实施体系。


45.持续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推动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定期对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积极配合立法部门做好有关立法项目的调研论证及征求意见工作。健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强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刚性约束,切实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等合法性审核以及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防范重大法律风险,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46.纵深推进交通运输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执法队伍“四基四化”建设。落实执法为民长效机制,推广说理式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和重点领域重点监管,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及实施细则。加强执法监督,健全完善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查纠整改和重点问题挂牌督办制度。持续开展道路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参与珠江流域及琼州海峡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工作。完善群众监督评价机制,开展常态化执法走访、调研活动情况,推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力有效解决。巩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果。


47.深化拓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以深化“信用交通省”建设为载体,聚焦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规范完善信用监管制度体系,推动信用和业务深度融合,优化“定期动态”信用评价,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广事前信用承诺,建立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与监管资源挂钩机制,提升分级分类监管运用水平。拓展信用报告应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日常检查、评优评先等方面积极探索应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规范开展信用数据管理应用,优化完善信用交换平台功能和“信用交通·云南”网站,推动各类现有信用业务系统升级融合,做好信息公示和信用修复。加快推进“信易行”等行业“信易+”工作,开展行业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48.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机制,谋划推进新一轮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成机构改革涉及交通运输行业改革任务。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开展收费公路政策创新。研究组建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规范制定行政许可裁量权基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建设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综合业务系统,省级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实现10项以上电子证照制发及数据汇聚。


49.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加大常态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传解读,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加强经营主体权益保护。严格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好助企纾困工作,切实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各类经营主体。


50.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建设市场监管。加强对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招标投标、履约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交通建设领域违规招标行为。对于中标单位违法分包、转包,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等行为依法处罚,严格纳入信用评价。督促从业单位制定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机制。对交通运输领域建设市场定期开展招标投标监督检查;按照每年不低于25%的抽查率,对全省公路建设市场行业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开展市场准入、招投标、质量安全等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纳入信用评价并跟踪整改落实,推进监督工作具体化、常态化。协同铁路监管部门和铁路运输企业,做好地方铁路、铁路专用线建设、运输等的市场监管。不断完善民航安全协调机制,维护辖区内航空市场秩序。


51.健全资金保障和财务审计运行管理机制。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要求,落实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交通运输发展。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提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长效机制,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制度,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交通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深化落实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依法监督、全面覆盖”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52.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统计水平。严格依法统计,加强交通运输数据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统计效率和数据真实性。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深化运行分析,高质量编制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53.建设云南交通文化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升新闻宣传和传播能力,发出云南交通声音,讲好云南交通故事。修订完善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实施意见,打造沿边高速公路等文化建设示范工程,提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文化品质。弘扬以开路先锋精神为魂的交通精神,重点宣传基层一线先进典型。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交通运输志愿服务工作,建设“云南百年交通党史走廊”等系列云南交通文博工程。


54.健全交通强省与交通强国衔接机制。落实交通强国政策,推动跨区域、跨方式政策协同配合。争取从自然资源、环保、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对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建设给予政策倾斜支持。严格落实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调整的制度规则。建立交通强国省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鼓励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积极做好滇中新区“未来交通科学城”等试点申报、落实和总结验收,扎实抓好大滇西环线交旅融合发展、昆明机场一体化规划设计和协同建设、数字交通建设、昆明市交通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昆明市智慧停车水平提升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宣传试点成果,推广经验做法。


(十)交通强省政治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基层建设,打造“清廉交通”,激励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55.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覆盖高质量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机制,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持续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对党忠诚教育,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度体系,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坚持党建带群建,支持群团组织发挥作用。


56.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新时代交通讲坛和党员集中培训等方式,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到谋划全省交通运输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


57.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大力开展“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选树,严肃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和规范发展党员、“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落实,加强对行业院校和国企党建的分类指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不断做优做大做强,引领院校更好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省级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工作水平。


5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加强廉政提醒和监督检查,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不断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聚焦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资金分配、行政执行、督查检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开展日常监督,持续深化“清廉交通”建设,深入推进行业廉洁文化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建设,不断提高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质量。


三、实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衔接,强化推进实施,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统筹各地积极落实地方政府在配套资金、征地拆迁、保障施工环境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二)加强政策保障

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科学制定配套政策、配置公共资源,积极争取用地、用林、环保、水保、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依法合规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资源开发等有机结合,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三)加强实施管理

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由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本行动方案目标完成情况、举措落实情况开展定期督查、评估监测。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视情况开展本行动方案的动态调整工作。


查看政策原文: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暂无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