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4亿亩、产量达2028.35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接近50%。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4亿亩、产量达2028.35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接近50%。
永善县正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2023年广东省粮食产量为1285.19万吨,保持在近十年较高水平。其中,春收粮食产量70.64万吨、早稻产量529.7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2.09万吨、9.61万吨,增幅分别为3.0%、1.8%。受晚稻减产影响,秋粮产量684.84万吨,比上年减少18.05万吨,下降2.6%。全年粮食产量1285.19万吨,比上年减少6.36万吨,略降0.5%。分品种看,稻谷产量为1096.89万吨,比上年减少11.74万吨,下降1.1%。其中,晚稻产量为567.19万吨,比上年减少21.35万吨,下降3.6%。其他品种中,大豆产量9.64万吨、玉米产量65.47万吨、薯类产量109.8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0.38万吨、2.06万吨、2.88万吨,增幅分别为4.1%、3.3%、2.7%。
北京市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134.2万亩,比上年增加19.1万亩,同比增长16.6%;粮食总产量47.8万吨,比上年增加2.4万吨,同比增长5.3%;2023全年粮食单产356.0公斤/亩,比上年下降38.0公斤/亩,同比下降9.6%。 从作物生长季来看,夏粮播种面积37.5万亩,同比增长37.2%,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40.0%,单产357.3公斤/亩,同比增长2.0%;秋粮播种面积96.7万亩,同比增长10.2%,产量34.4万吨,同比下降3.9%,秋粮单产355.6公斤/亩,同比下降12.8%。 从作物主要品种看,北京市冬小麦播种面积36.8万亩,同比增长39.3%,产量13.2万吨,同比增长41.6%;北京市玉米播种面积84.2万亩,同比增长9.7%,产量31.6万吨,同比下降5.7%;作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标,北京市大豆播种面积达6.4万亩,产量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8%、9.9%。
2023年,全国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长4.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3864万吨,增长5.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增长3.8%;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下降4.1%。
中国是大豆的主要种植和消费国,2022年种植面积达1.54亿亩,产量为2028.35万吨。其中,80%以上的大豆用于榨油,主要依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近年来,大豆的总成本和总产值均呈上升趋势,2022年每亩总成本增至885.12元,其中生产成本占比高达53.08%。由于高度依赖进口、国内扩种和下游需求疲弱等因素,国产大豆价格在2022-2023年间波动下降,但自2023年5月起保持稳定。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中国在2022年进口了9107.89万吨大豆相关产品,远超出口的9095.77万吨;进口金额为612.29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10.87亿美元。主要进口来源为巴西和美国的转基因黄大豆,而出口到韩国和日本的是非转基因黄大豆。尽管总成本逐年上升,但总产值自2019年起连续增长。然而,受市场波动影响,近两年的净利润呈现稳定态势,但仍亏损。2022年,平均每亩亏损39.69元,较上年的42.23元减少了81.92元,降幅约193.98%。总体来看,尽管大豆产量增加,但由于成本上升和市场波动,农民收益并未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