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中国蓝莓产业分析简报

云果产业大脑 2023-03-27 14:32 1494 阅读

蓝莓产业概述


蓝莓是杜鹃科越橘属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学名为“越桔”(1999年前)、“越橘”(1999年后,编辑规范要求),中国蓝莓的概念范畴包括目前国内主栽原产北美的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兔眼蓝莓和原产于中国的笃斯越橘(桔),以及少量进口的欧洲越橘。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世界范围内的越橘属植物约有450种,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山区,其中,以马来西亚地区最为集中,分布235种以上越橘属植物。目前,我国已知的越橘属植物有91种,24变种,2亚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其中以西南、华南地区最为集中。


蓝莓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喜弱酸性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PH4.0~5.5),需水量大,但耐涝性不强,需要土质疏松以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喜凉爽的气候,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为13~20℃左右的环境中,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耐受性不同。


高丛蓝莓主产于北美温带、亚热带,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植面积最大的蓝莓种类,它又可以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北高丛蓝莓适宜栽植在低温休眠期稍长的北方;而南高丛蓝莓需要低温休眠的时间短,适合南方栽植;半高丛蓝莓是高丛蓝莓与矮丛蓝莓的杂交种,适宜栽植在休眠期较长、寒冷的北方。矮丛蓝莓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沿海地区,以野生资源为主,适宜栽植在北方寒冷地区。兔眼蓝莓原产于北美洲亚热带地区,树势旺盛,抗逆性强,丰产,对土壤PH值的要求幅度较宽,休眠期与需水期均较短,适合中国南方地区栽培。蓝莓为喜光树种,且须栽植在排水性良好,并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


图表1:蓝莓品种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蓝莓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蓝莓果实不仅含有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还含有熊果苷、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心抗癌、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独特功效。蓝莓的“蓝”源自于它丰富的花青素含量,据统计,平均每100g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可达180~300mg,可生产食用色素或非食用色素,作为高级化妆品原料等。蓝莓果实中富含丰富的果胶,适合加工果酱和果冻,制作果汁饮料、冰淇淋、酸奶、糕点、糖果、果酒等。


图表2:蓝莓加工产品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据记载,世界蓝莓野生种的人工驯化开始于1906年的美国,1037年实现人工栽培后陆续扩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吉林农业大学率先从国外引进蓝莓品种开启了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之路。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均有蓝莓栽培,商业化栽培覆盖全国27个省域,由北到南初步形成以保护地栽培为特色的辽东半岛产区,鲜食与加工兼顾的山东半岛产区,加工与鲜食品种兼顾的长江流域,以加工品种为主的贵州、四川产区,以早熟鲜食品种为主的云南产区以及以鲜食为主的华南产区6个生态特征各不相同、品种各有差异的产区。


云南省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照射强等特点,既能满足蓝莓花芽春化所需要的低温条件,又没有冻害,且大部分地区为酸性红壤土,南北方蓝莓品种均可栽培,是全球最适宜蓝莓生长的产区之一。所产的蓝莓花青素含量高,糖分积累多,品质上乘。全省北回归线以南地区通过设施栽培,鲜果可在12月中旬上市,比国内其他产区提早50天以上,不仅可以填补国内12月~4月上市的空档期,还可填补全球4~5月的供应空档期。随着云南蓝莓产业特别是早熟品种的发展和成熟,云南已经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蓝莓主产区。


1.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概况


1.1.产业发展阶段


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历经了研究阶段(1959年~1998年)、规模化栽培试验示范阶段(1999年~2005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范围遍布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27个省域。


1959年,我国对长白山野生笃斯越橘的资源调查研究开启了国内对蓝莓的科学研究工作。1983年吉林农业大学率先在我国开展蓝莓引种试栽工作,1995年初步筛选出了适宜长白山地区栽培的一些优良品种。198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所也开始从美国引进蓝莓进行栽培研究。1999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日本环球贸易公司合作,在我国山东省青岛市开展了蓝莓的产业化生产栽培试验工作。2000年以前,我国蓝莓产业发展处于初期研究及栽培试验阶段,总体生产规模较小。


从2000年开始,辽宁、山东、黑龙江、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区相继对蓝莓进行了引种试栽,我国蓝莓产业进入规模化栽培试验示范阶段。


2000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青岛杰诚食品公司合作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建立了150亩的北高丛蓝莓基地,成为我国蓝莓产业化栽培最早的生产基地。2001年,在南京植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贵州省麻江县建立了120亩兔眼蓝莓基地,有力推进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


2006年以后,国内外公司对蓝莓栽培和生产进行大量投资,我国蓝莓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近2万亩(19845亩);2012年,我国蓝莓产量首次突破1万吨,达1.11万吨(11062吨);截止2020年,我国蓝莓产量达34.72万吨。


2011年至2020年间,我国蓝莓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达49.66%。产量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源于我国蓝莓栽培面积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蓝莓单产水平的快速提升。按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可将我国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再细分为产业扩张阶段(2006年~2016年)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2017年至今)。


图表3:中国蓝莓面积及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果树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020年,我国蓝莓单位面积产量约为348.59千克/亩,是2007年(19.65千克/亩)的17.7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达24.76%。其中,2007年至2016年,我国蓝莓单位面积产量从19.65千克/亩波动增长至93.75千克/亩,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96%;2017年至2020年,蓝莓单位面积产量从163.36千克/亩增长至348.59千克/亩,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74%。


图表4:中国蓝莓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果树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1.2.区域格局


据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文章显示,截止2020年底,全国蓝莓栽培面积超过10万亩的省域有贵州(22.5万亩)、辽宁(11.7万亩)、山东(11万亩)、安徽(10万亩)、四川(10万亩),以上五个省域蓝莓栽培面积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59%、11.74%、11.04%、10.04%、10.04%。总产量超过1万吨的省域有9个,分别为贵州(8.5万吨)、四川(5万吨)、安徽(4万吨)、辽宁(3.5万吨)、山东(3.3万吨)、云南(3.25万吨)、吉林(1.5万吨)、湖北(1.1万吨)、江苏(1万吨),其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4.48%、14.40%、11.52%、10.08%、9.50%、9.36%、4.32%、3.17%、2.88%。


图表5:2020年蓝莓栽培面积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完整报告点击《云果:2022年中国蓝莓产业数据分析报告》免费下载!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暂无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