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果树 2023-02-20 15:06 1984 阅读

来源:中国果树(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23年第2期“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钟曼茜,翟舒嘉,刘伟,睢国祥,段玉权,林琼,陶鑫凉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藤本植物,自20世纪初驯化栽培以来,至今已有100余年栽培历史,在我国商业化研发和种植也已超过40年。我国作为世界猕猴桃的起源中心,曾孕育了世界猕猴桃产业的开端。猕猴桃果实细嫩多汁、酸甜可口,被誉为“水果之王”和“维生素C之冠”,还具有抗癌保健功效,已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我国人均水果消费量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居民人均鲜瓜果的消费量逐年增长,2019年人均鲜瓜果消费量51.4kg,较上年上涨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鲜瓜果消费量为60.9kg,农村居民人均鲜瓜果消费量为39.3kg。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猕猴桃年均消费呈26%的快速增长趋势,猕猴桃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为果业优势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将果业发展视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也吸引了较多非涉农企业进军猕猴桃产业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猕猴桃产业的规模发展。目前,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我国猕猴桃主产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如何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规划、技术及政策等方面制定有效举措推进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其意义重大。


猕猴桃虽广受消费者喜爱,但一直以来,消费者购买的国产猕猴桃太硬太酸,无法即食,常需等待数日,且在这期间容易出现腐烂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和造成食物浪费。为解决国产猕猴桃的消费痛点,“即食猕猴桃”的概念由此提出。目前,国内即食猕猴桃市场价格昂贵,售价为国产猕猴桃的3~4倍,且即食猕猴桃市场长期被新西兰、意大利等进口品牌占据。针对国产猕猴桃价格低廉但无法即食、口感差和品质不佳等痛点,本文通过梳理全球猕猴桃种植和生产现状,分析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国产即食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进而打破进口品牌在我国即食猕猴桃市场的霸主地位。


全球猕猴桃种植和生产现状


 全球猕猴桃种植和生产现状 


FAO数据显示,全球共有23个国家生产猕猴桃。从表1、表2可以看出,2010—2020年10年间,中国、意大利、新西兰和伊朗一直是居于全球猕猴桃收获面积和产量排名前四的国家。截至2020年,全球猕猴桃总收获面积45.5万hm2,产量663.7万t,分别是2010年的1.7倍和1.6倍。排名前3位的国家中国、意大利和新西兰2020年的猕猴桃收获面积分别占全球总收获面积的40.4%、5.5%和3.5%,其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3.6%、7.9%和9.4%。中国的收获面积从2010年的9.8万hm2逐步增长为2020年的18.4万hm2,收获面积增长近2倍,产量从2010年的125.0万t增长为2020年的223.0万t,产量增长近1.8倍。中国猕猴桃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是新西兰收获面积和产量的11.5倍和3.6倍。可见,中国猕猴桃收获面积和产量远超过新西兰和意大利,均稳占全球首位,将对全球猕猴桃产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FAO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猕猴桃单位面积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新西兰、希腊、伊朗、美国和智利,而中国仅排名第17位。中国猕猴桃单位面积产量与新西兰、希腊、伊朗等国家具有较大的差距。2020年,新西兰猕猴桃单位面积产量达40.3t/hm2,是中国单位面积产量(12.1t/hm2)的3.3倍,中国猕猴桃种植管理水平仍需大力改善。


 我国猕猴桃种植和生产现状 


我国猕猴桃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种植分布范围较广,从台湾到西藏、从黑龙江到广东的大部分省、区均有种植,但主产区为陕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猕猴桃产区划分为五大优势产区:陕西秦岭北麓山区,四川大巴山南麓山区及龙门山区,湖南省西部和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区,贵州苗岭乌蒙山区,河南伏牛山、桐柏山等大别山区,五大优势产区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2.3%。


早期,我国猕猴桃栽培品种以新西兰引进的海沃德、布鲁诺为主,后来,我国自主选育出金桃、金农1号、秦美等猕猴桃品种。此后又通过杂交、诱变、芽变等方式选育出红阳、徐香、金艳等一系列红、绿、黄肉品种。目前已公开发表选育的雌性品种及品系有100余个,已商业化栽培的品种主要有红心、绿心和黄心3种类型,红心品种主要有红阳、东红和脐红等,绿心品种主要有海沃德、秦美、翠香、徐香和贵长等,黄心品种主要有金桃、金艳、华优和金圆等。不同猕猴桃品种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表3为我国部分主栽猕猴桃品种的果实主要经济性状、耐贮性和果实成熟期等。



陕西省和四川省是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最集中的省区,两省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8.3%,产量占94.8%。全国猕猴桃种植面积排名前五的省份如图1所示,2016—2020年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虽有小的波动但基本维持在5.0万hm2,产量维持在100万t左右,2020年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达6.2万hm2,产量达115.6万t。陕西省种植品种以绿心猕猴桃徐香和翠香为主。四川省是我国第二大猕猴桃种植省份,2016—2020年四川省猕猴桃种植面积逐步上升。2020年四川省猕猴桃种植面积4.7万hm2,产量达39.9万t。四川省种植类型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品种以红阳为主,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海沃德占30%,仅有10%左右为其他品种。而在红心猕猴桃的主产区四川省苍溪县,其红阳种植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97.0%。2020年,贵州、湖南和湖北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3万、2.0万、1.3万hm2。除陕西省外,其他省份的猕猴桃种植面积也逐年攀升。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消费完我国本土生产的猕猴桃之外,还消费大量从国外进口的猕猴桃。如图2所示,2016年我国猕猴桃进口量已达12.6万t,至2019年再次超过2016年的进口量,达到12.9万t,2020年进口量11.7万t。而我国的猕猴桃出口量却很小,海外市场占有率低。2016年出口量仅0.4万t,2020年出口量为1.3万t,不到总产量的1%。相应的进口额也持续上升,2016年进口额达3.4亿美元;2020年进口额达4.5亿美元,而出口额仅0.2亿美元。



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猕猴桃的可食用性和口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不可即食是国产猕猴桃一直以来的痛点。非即食猕猴桃往往硬度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口感酸涩,消费者购买后无法直接食用,需要在自然条件下放置7~10d甚至更长时间,或者需要通过人为催熟以缩短后熟时间,因放置时间较长,猕猴桃容易出现失水、褶皱甚至腐烂现象,果实在此时也并非处于最佳食用状态,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降低了复购率。而即食猕猴桃无需等待其自然后熟,也无需进行人为催熟,且肉质成熟度均一、口感风味较好,消费者可即买即食。


“即食猕猴桃”的概念早在三四年前已被提出,但由于催熟工艺不完善、催熟成本较高、采后冷链设施不足及损耗高等因素,在国内仍处于讨论和概念范畴,各商家的催熟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并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和应用。国内市场上的即食猕猴桃产品被进口品牌新西兰佳沛(Zespri)、意大利JingGold等占领。目前,中国已成为新西兰Zespri在全球最大且最重要的市场。Zespri 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全球销售总收入达到35.8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53.78亿元),在中国的销售额达9.1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全球占比25%。据新西兰Zespri预计,在中国的销售量每5年翻一番,到2026年新西兰猕猴桃的销量预计在中国有6000万~7000万标准箱。与此同时,国产即食猕猴桃产品才刚进入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初级阶段,其品质与新西兰Zespri猕猴桃差距较大。


FAO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球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率分别为71.3%和55.6%,超过柑橘和苹果等27类水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率,已跻身全球主流消费水果之列。同时,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品种日益增多,即食猕猴桃产品的进口量逐步攀升,且国内猕猴桃消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可见,我国对高品质猕猴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即食猕猴桃将成为未来猕猴桃消费趋势,且优质的、性价比高的国产即食猕猴桃产品也将成为市场新宠。


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带动,猕猴桃产业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其收获面积和产量均占据全球首位,但仍存在单产低、出口占比小,消费者购买后不能即食、腐烂率高和口感差等问题,本文从技术层面剖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生产规划不足、生产规模小,栽培管理粗放 


我国猕猴桃生产种植较为分散,仍以小农户种植为主,果园面积大多为1333~2000m2,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较低,因种植面积小、田间收购价格低,利润少,果农缺乏种植技术改进的积极性,目前仍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办法,有机肥施用不足,膨大剂滥用屡禁不止,过早采收销售现象非常普遍。此外,猕猴桃生长发育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相对较高,部分产区未对种植条件的适宜性进行充分分析而盲目种植投产,在建园选址、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考虑和投入不足,导致建园果树成活率低、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也因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猕猴桃的套袋、施肥等田间管理出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相应增加,导致猕猴桃丰产性、稳产性及品质不佳,经济效益差,即食猕猴桃产品的源头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的标准化发展。


采后贮藏保鲜、催熟技术能力和冷链物流配套设施薄弱


猕猴桃采后保鲜设施和商品化处理配套不足,且即食猕猴桃产品保鲜技术和商品化管理水平较低。目前,全国各类型的保鲜库3万多座,总容量700多万t,但仅5%~7%的果蔬应用了气调保鲜技术。陕西省猕猴桃冷库总计仅4000余座,总贮藏能力(25万t)仅占年产量的24.2%。四川省猕猴桃冷藏能力10万t,仅占年产量的45%。另外,国内猕猴桃催熟技术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且硬件配套设施不足,操作繁杂,催熟后的猕猴桃品质与销售渠道和链路不匹配,硬度太高或太低,货架期难以保障,且极易出现催熟不均匀和口感不佳等弊端,即食猕猴桃产品包装后因用于贮藏和周转的不同温区冷链配套设施不足,导致即食猕猴桃产品链路损耗较高,影响即食猕猴桃产品的品质、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2021年《“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已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但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和监管仍不完善,往往因冷链运输车温波动大或因制冷问题导致即食猕猴桃产品出现冷害或冻害现象,甚至有部分运输车商为了节约成本私自将制冷功能在运输途中关闭等不合理操作。即食猕猴桃产品的硬度较低且后续链路还需经过“干线冷链运输—销地周转—城市配送—门店货架”环节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精准配套即食猕猴桃产品贮藏、周转和运输的冷链物流设施极其重要。


生产标准与技术规程执行不力,优果率低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猕猴桃生产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生产标准与技术规程。2021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出:“十四五”期间,试点构建30个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综合体,制修订200项相关标准,遴选命名300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等一系列举措,基本形成全产业链标准化协同推进机制。但在实际生产中,因缺少严格监督机制,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仍执行不到位,较多农户在眼前和短期利益驱使下,滥用膨大剂(氯吡苯脲)以使猕猴桃单果重增加,产量提高,因此出现果心空心或果心柱硬化,肉质粗糙、风味寡淡,耐贮性变差,贮藏期和货架期变短等问题,严重影响即食猕猴桃产品品质和销售周期。因生产标准与技术规程执行不力和缺位,我国即食猕猴桃产品的优果率不足30%,远低于国外70%~80%的优果率,这些因素均已严重威胁和制约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产即食猕猴桃产品缺乏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低


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据全球首位,但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一方面,我国即食猕猴桃产品种、产、贮、运、销非标准化,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生产标准,贮藏保鲜设施缺乏,催熟技术落后,标准化分选不能合理应用,溯源系统不完善,优果率、商品果率低,难以形成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国内即食猕猴桃产品受到国外进口品牌的冲击,加上产品品质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待售即食猕猴桃产品硬度太高或太低,难以打开消费市场。再加上即食猕猴桃的采后链路损耗大,供应链成本高,供给能力差,难以和进口品牌的运营成本及稳定的供应能力抗衡。2018年,我国猕猴桃国际市场占有率仅0.33%。虽然国内“周至猕猴桃”“眉县猕猴桃”“都江堰猕猴桃”等地标产品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目前国内“猕宗”“百泽”“杨氏”和“齐峰”等猕猴桃品牌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甚至出现同质化竞争现象,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无法与进口品牌媲美。


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技术层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即食猕猴桃产业争取更大的客户黏性和市场份额提供参考。


合理产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打造标准示范园


产前科学选址,合理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注意品种选育和开发早、中、晚熟不同成熟期、耐贮性和口感风味较好的优良品种,错开上市时间,避免同一时段集中上市造成恶性竞争。有针对性地改良品种的外观品质,增强耐贮性、提升商品性,以提高品种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各产区的自然条件优势,积极开展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的关键与配套技术研发,包括合理整形与修枝、科学疏花疏果、绿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通过打造标准化、绿色化生产示范园并以签订合约或入股的形式与种植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种植户利益,提高种植户生产积极性,鼓励种植户进行种植技术改造,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从而逐步带动示范园周边的种植户进行种植方式及技术改善,最终将猕猴桃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执法部门应严控膨大剂和化学保鲜剂的滥用,严格把控采收时间和采收标准,严厉打击早采早售现象,从种植源头全力保障即食猕猴桃产品的原料果品质和口感。


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开展采后保鲜及催熟技术研究


行业协会联合科研院所、企业组成猕猴桃产业联盟,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关注冷链和采后领域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加快发展冷链仓储包括冷库、气调库、预冷设备等技术研发,努力对冷链运输装备进行改造、更新和迭代,完善车辆结构、制冷机组等相关设备的可靠性、车体的保温性、气密性和新材料应用等,使温度波动范围更小,温度跨区更大,制造大、中、小及迷你型运输装备,满足从大批量到小批量即食猕猴桃产品的运输需求。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冷链物流资源、设施、专业人才等诸多资源的共建。通过建立冷链运输相关的国家标准,对进入市场的冷链运输相关企业进行规范和监督,健全冷藏运输车的质量监控、运输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冷链物流行业稳步健康发展,从而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加强采后无损检测技术、快速预冷技术、贮藏保鲜技术和即食猕猴桃成熟度调控与催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视分级分选、功能性包装等配套技术体系研发和应用,积极开展即食猕猴桃产品多维度品质评价体系研究和消费者偏好洞察,搭建猕猴桃产业全链路品质预测模型等,通过硬件设备和软技术双重落地,全链路保障即食猕猴桃产品品质。


落实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与规程,实现数字化管理


通过消费终端大数据反馈从而促进即食猕猴桃产业与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的紧密结合,多方面、多渠道加强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科学构建种植生产标准体系并严格落实采后标准化操作规程是促进即食猕猴桃规模化生产、提升即食猕猴桃果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互联网巨头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和多元销售渠道等资源,共同推动我国猕猴桃产业种、产、贮、运、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共建标准、规范的数字化、标准化猕猴桃产区,建立云仓储物流中心,通过实时监控种植情况、贮藏环境、物流条件、配送时效及果品品质变化,提升即食猕猴桃种植、贮藏保鲜、催熟、分选、包装和运输能力,并通过数字化、精细化管理为每一颗猕猴桃定制专属“身份证”,做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将数字化技术深入“从田间到消费者”全链路中,真正实现种植生产、采后技术、物流运输等全方位可视化和监管,提升产业效益,并为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认证、低碳认证、全球良好农业操作(Global GAP)认证及出口备案基地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


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


各猕猴桃产区应加大培育和形成优质、特色猕猴桃产品,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突破口,种植户、企业和政府多方联合共同对猕猴桃进行质量把关,严格执行种植生产标准体系和采后标准化操作规程,不断优化供应链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引导,规范猕猴桃流通市场,积极引导种植户和企业转变产业发展理念,以安全、健康、绿色和有机国产即食猕猴桃产品为发展目标,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能力,坚持走中高端品质路线,瞄准目标客户,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区域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市场营销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体验,扩大猕猴桃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实现国产即食猕猴桃产品持续稳定供应中高端市场,借鉴新西兰Zespri商业模式的同时打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即食猕猴桃产品品牌。同时,通过产业的相互延伸与融合,实现集种、产、贮、运、销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即食猕猴桃”产业链,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和定制式创意猕猴桃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增加种植户和企业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暂无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