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国果树 2022-01-12 15:08 5013 阅读

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22年第1期“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阳翠,董顺文,陈昌琳,钟程操,张小军,王明娟,曹吉祥)。


蓝莓是一种新兴的小浆果树种,是继草莓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浆果,在全球的栽培面积迅速增长,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中国蓝莓产业化生产开始于2000年,发展至今仅20年的时间,种植面积从10hm2发展到6.64万hm2,总产量达到34.72万t。四川省进行规模化种植蓝莓比较晚,其种植规模迅速增长,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四川省蓝莓产业的发展。因此,探究分析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与建议,对促进四川省蓝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种植规模和产量


四川省于2007年在成都平原开始商业化种植蓝莓,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县市区辐射。目前四川省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在全国排名第4、第2,成为主要的蓝莓商业化种植区。2007—2011年,四川省蓝莓种植面积发展缓慢,处于规模化种植试验示范阶段;2011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种植面积由148hm2增加到6667hm2,增长约45倍;产量由10t增加到50000t,增加约5000倍(表1);近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上升态势,随着种植技术的规范化,单位面积产量上升显著。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有80多个县市发展蓝莓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04%,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4.40%,其中鲜果占比为60%。



生态产区及优势品种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由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构成,从而形成了中国气候带最多的省区之一,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在四川省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多生态区域,适宜不同类型的蓝莓生长。因此,可以根据四川省的气候差异发展不同生态区的蓝莓,分时段成熟,实现周年生产蓝莓(表2)。



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包括攀枝花市、西昌市、会理市、德昌县、米易县等位于攀西大裂谷的安宁河平原,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光热资源、水资源丰富。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很适宜发展极早熟的蓝莓品种,利用露地栽培与设施栽培相结合,实现国内蓝莓空档期1—5月鲜果上市,错季生产,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四周群山环抱,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日照少,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适宜发展早熟、大果型的鲜食蓝莓品种进行观光采摘。该区域大多属于水稻土、紫色土,比较黏重,透气性差,容易发生涝害,因此蓝莓种植前需要投入大量的改土成本,适宜发展基质栽培模式降低土壤改良投入,同时利用设施栽培可以减少花期和果期的病虫害,提升蓝莓品质。


川中丘陵区属于四川省东部,以丘陵广布、溪沟纵横为其显著地理特征。土壤以紫红色砂岩和泥岩为主,年降水量900~1000mm,冬干春旱明显,是四川省著名的旱区。因此该区域发展蓝莓,先要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再进行土壤改良种植蓝莓,适宜种植适应性强、高产的蓝莓品种。


二半山区主要指雅安和西昌区域的二半山区,腐殖土较丰富,呈微酸性,适宜发展原生态蓝莓种植。该区域利用其土壤优势,可不用改良土壤,直接种植蓝莓,大大降低了蓝莓的种植成本,适宜种植适应性强、高产、鲜食和加工兼可的蓝莓品种。


川西高原区主要指甘孜州和阿坝州藏区,该区域海拔高,光照丰富,草甸土丰富,适宜发展北高丛系列晚熟蓝莓品种,错峰上市,体现价格优势。


生产模式


蓝莓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小浆果树种,吸引了大量的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到蓝莓产业,使蓝莓产业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成都老农王是四川省首批进入蓝莓产业的企业,发展的是以观光采摘为目标的休闲农业;联想佳沃也在成都建立了蓝莓种苗繁育基地,助推了蓝莓产业在四川省的发展;海升集团利用政府的扶贫政策,在四川巴中平昌、会东建立了上千亩的蓝莓生产基地;川浙两省供销社联合浙江蓝美公司开启了川浙蓝莓产业扶贫项目,主要发展以加工为目标的品种;以会东超越蓝莓为代表,在全省进行蓝莓基质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因此,全省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共同推动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与市场


发展蓝莓产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而作为经营者,要发展规模化、商业化、品牌化的蓝莓产业,就需要重视蓝莓生产的质量和技术,严格把控好质量关,争取建立四川省特有的蓝莓品牌。目前四川省整个蓝莓市场,各个企业或种植户仅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没有形成特有的品牌。而创建和培育企业自主品牌则是成为企业赢得市场占有率和增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蓝莓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注册各自的企业品牌,有效发挥品牌核心价值,保持品牌优势。四川商超出售的蓝莓品牌主要是联想佳沃、美国卓莓(Driscoll’s)的怡颗莓,只有少部分本地蓝莓销售。


四川省蓝莓的鲜果比率为60%,主要是以观光采摘、水果经销商、地方小商贩采购销售和电商线上销售等方式。蓝莓的鲜果市场体现了“优势品种、优势产区、优势品质和优势价格”,3月初至5月中旬处于较高的价位阶段,5月下旬以后处于较低的价位阶段,7月底至8月中旬蓝莓价格开始回升,因此四川省的鲜食蓝莓需要发展极早熟或晚熟品种,在市场价格竞争中才具有优势。


四川省发展蓝莓产业的优势


自然优势


四川省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立体气候为主。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针对不同生态区进行蓝莓生产布局,延长蓝莓的上市周期,实现周年生产蓝莓。


四川省的土壤类型以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而酸性的紫色土面积达208.09万hm2,而蓝莓对土壤的要求是pH值为4.5~5.5,适宜于酸性土壤环境。另外,四川省的草甸土资源也非常丰富,总面积为1228.94万hm2,有机质含量高;在川西北高原,泥炭土的面积为27.44万hm2,其有机质积累多,是种植蓝莓必备的原材料之一。因此,四川省丰富的土壤资源也是发展蓝莓的特有优势。


种质资源优势


四川省野生蓝莓资源丰富,拥有野生越橘属品种23个,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北部。民间早有利用野生蓝莓的习俗,果实或植株均可药食两用,其中乌鸦果果实成熟时味酸甜,可食;全株药用,有舒筋络、祛风湿、阵痛作用。此外,还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质蓝莓品种,种质资源丰富,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蓝莓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


产品市场优势


蓝莓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富含鞣花酸、花色苷、黄酮、果胶等物质,属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均高的营养保健果品。除一般的营养保健功效外,还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视力、延缓衰老等功能,被誉为“浆果之王”。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保健、营养重视程度的提高,蓝莓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2020年海关总署官网公布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鲁、阿根廷、乌拉圭的蓝莓进入我国进口水果的名录,其中2019年秘鲁蓝莓出口额达8.1亿美元,使秘鲁首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蓝莓供应国,智利屈居第二。国内的蓝莓鲜果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科学规划,未突出区域优势


四川省的蓝莓生产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区域,成都及周边县市区均是小规模分散发展种植蓝莓,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但近年来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巴中和凉山州大力发展蓝莓特色产业作为扶贫产业,其中海升集团在平昌和会东建立了千亩蓝莓基地,采用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2种模式发展蓝莓,以鲜食为主;浙江蓝美联合四川省供销社在巴中、达州、绵阳、凉山州等地的贫困村发展了上万亩蓝莓种植基地,以加工为主。目前,四川省大部分蓝莓种植企业在基地选址、品种选择上缺乏科学规划,基地选址不合理造成干旱、水涝,导致蓝莓种植失败;品种选择布局不当,导致不开花结果或只开花不结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应考虑市场、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利用区域优势来科学规划形成优势特色蓝莓产区。


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意识弱


蓝莓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四川省蓝莓商业栽培起步较晚,前期没有形成蓝莓生产技术标准。目前,生产上大部分蓝莓生产基地由于土壤改良不到位、管理技术差、品种选择不当等因素导致蓝莓长势不良、树势衰弱、产量不高,均面临着老树更新复壮和品种的更新换代。2020年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DB51/T 2710—2020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可为新建蓝莓园和旧园改造提供参考。


蓝莓产业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市场需求没有作好细分,市场化程度低,定位不准确,龙头企业带动力度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四川省蓝莓种植企业一般身兼数职,独自承担了鲜果采摘、分级、包装、贮藏、销售;甚至初级加工,各环节之间缺乏专业化分工,且没有统一的地方行业标准进行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大。部分蓝莓企业将精力放在蓝莓种植端的苗木销售推广,或者局限于追求产量,忽略品质,忽视打造品牌价值,并没有形成一个公众认可的地方蓝莓品牌。同一蓝莓生产区域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打造蓝莓地域品牌,通过网络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扩大对外宣传,组织蓝莓采摘节、展销等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蓝莓产品单一,深加工乏力


四川省蓝莓产业链中加工环节发展薄弱,在全国统计的上千个产品中,四川省蓝莓加工产品只有15个,深加工严重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蓝莓经过初加工以鲜果的形式出售,少数采用冷藏或冷冻保存,用于加工成果汁、果干、果酱、果酒、乳制品等初级产品出售。而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及多种维生素,利用原材料中的优势开发功能性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推动蓝莓深加工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技术研发力度弱,专业人才缺乏


蓝莓对种植环境的土壤条件、肥水管理水平要求高,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四川省蓝莓产业化发展时间较短,蓝莓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大部分种植户依靠经验判断,缺乏科学有效的生产指导,忽视前期试种和技术成本投入,引进的蓝莓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对种植环境不适应或种植技术不到位,造成树势衰退、品质产量大幅降低,重新选苗改土种植成本投入更高,因此造成恶性循环,经济损失严重。


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注重差异化发展


蓝莓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不同,应当根据四川省各地区不同的地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蓝莓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布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探索适合四川省不同生态区的优势蓝莓品种。做好适宜本地区品种的引进筛选,扩大表现优良品种的面积,利用露地栽培、基质栽培、设施栽培等栽培模式相交叉的方式调整不同成熟期的蓝莓品种,延长蓝莓鲜果的供应期,满足市场需求。对优势产区的蓝莓基地建设加大支持,合理配置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蓝莓品种,重点推出2~3个主栽蓝莓品种,打造多样化的蓝莓种植模式。借助优良的区域位置,建立完善的蓝莓销售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利用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开展蓝莓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四川省蓝莓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品牌意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政府部门发挥引导带动作用,放宽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技术支撑,发展“企业+科研单位+种植户”“合作社+科研单位+种植户”等模式,发展订单业务,明确供需双方的需求,帮助消化库存,促进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成立蓝莓专业合作社,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蓝莓信息平台,将种植户信息和市场信息纳入到平台中,实时联通,促进蓝莓产业产销一体化发展。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与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度日益提高,品牌已经成为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蓝莓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品牌观念,结合自身实力,合理地制定品牌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宣传力度。地方蓝莓龙头企业,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借助政府资源加强宣传,并创新营销方法,积极开展直销经营、连锁经营、网上经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达到以品牌促发展、以发展建品牌的效果。


加大科研投入,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我国蓝莓栽培起步晚,生产上主栽的蓝莓品种均从国外引入,美国品种占90%以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培育的蓝莓新品种超过85%申请了专利保护。国外蓝莓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将极大地限制我国蓝莓新品种的引进和使用,成为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因此,急需加大蓝莓育种的科研投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种质资源,充分利用本地的野生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品种。


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酸性,土质相对疏松,种植人员需对光照时间、强度及降雨量、温湿度等多项指标进行科学控制,从而为蓝莓生长创造理想的环境。因此在蓝莓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应加大投入,加强培训,提高栽培管理人员的素质。


蓝莓鲜果耐贮能力差,在运输过程中保鲜度差,货架期短,应加大技术投入,研发保鲜贮藏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突破蓝莓保鲜上的难题。同时加大投入开展对蓝莓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延长蓝莓产业链,丰富蓝莓产品类型,缓解鲜果销售压力。


健全蓝莓技术推广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联合科研院校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利用地域优势,因地制宜不断扩大蓝莓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在不同生态区域内进行蓝莓科技推广,开展蓝莓种植、生产、保鲜、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适栽品种,通过政府、企业、种植户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蓝莓产量、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暂无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