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稻谷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近年来连续产大于需,供需较为宽松。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市场传导等因素影响,2020年以来国内外稻米市场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其中我国南方新季稻米价格涨幅较明显。
一、2020年以来国内新季稻米价格恢复性上涨
(一)东北粳稻价格涨幅小于南方粳稻
2021年3月初,黑龙江圆粒粳稻(2020年产、国标三等,下同)收购价266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60元/吨,涨幅2%。近年来,黑龙江稻谷产量2700万吨左右,省内需求接近700万吨,结余2000万吨,供应压力较大,加之疫情期间东北稻米外运成本居高不下,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江苏普通粳稻30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500元/吨,涨幅20%。江苏是南方粳稻主产区,除满足本省消费外,紧邻上海、浙江主销区,市场需求稳定,在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上涨带动下,市场主体看涨预期较强,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价格上涨明显。
(二)早籼稻价格涨幅小于中晚籼稻
2021年3月初,江西早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同比上涨200元/吨,涨幅8%;晚籼稻收购价28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320元/吨,涨幅13%。2020年南方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生长期间遭遇不利天气,质量有所下降,符合收购标准的粮源减少,叠加储备轮换和地方储备增储需求,同时受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带动,加之资本炒作,籼稻价格(尤其是中晚籼稻)涨幅较为明显。
(三)大米价格涨幅小于稻谷,“稻强米弱”持续
2021年3月初,黑龙江圆粒粳米出厂价(国标三级)3860元/吨,同比上涨40元/吨,涨幅1%。江苏普通粳米出厂价4060元/吨,同比上涨460元/吨,涨幅13%。江西早籼米出厂价37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200元/吨,涨幅约6%;中晚籼米出厂价4200元/吨,同比上涨440元/吨,涨幅12%。大米市场价格涨幅总体小于稻谷,北方大米价格涨幅小于南方。
尽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稻谷价格普遍上涨,但仍没有超过2015年市场价格高点,总体属于稻谷供需结构性矛盾及疫情灾情舆情叠加的恢复性上涨行情。
二、稻谷市场供应充裕背景下,国内新季稻米市场价格走强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稻谷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库存充裕
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我国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稻谷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我国稻谷产量2.1186亿吨,同比增加225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2021年度(10月至次年9月)国内稻谷总消费20782万吨,同比增加951万吨,其中食用消费15850万吨,饲料消费及损耗2400万吨(增加850万吨),工业消费2000万吨,出口400万吨。2020/2021年度我国稻谷市场产需结余754万吨,已连续多年保持盈余,供需比较宽松,库存稻谷能够满足国内一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
(二)稻米市场价格走强的主要原因
1. 受疫情影响,国内多元主体存粮意愿增强
受疫情、灾情、舆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市场看涨预期增强,基层农户自留粮有所增加,持粮主体捂粮惜售心态较重。同时,储备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采购新粮积极,收购量较大,提价收购意愿强。虽然我国稻谷库存充裕,但库存稻谷以陈粮为主,而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商采购需求主要集中在新粮,推动2020年新季稻谷收购价“高开高走”。
此外,东北地区是我国大粮仓,近年东北地区人口外流,大米消费区域向南转移,“北粮南运”需求增加,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疫情暴发后,部分地区物流不畅、运输成本增加,导致销区大米价格涨幅明显。
2. 相关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大米市场走强
在市场和政策双重推动下,2020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加快恢复,产能快速提升,全国生猪产能恢复超出预期。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0年末生猪存栏4.07亿头,同比增加31%;能繁母猪存栏4161万头,同比增加35%。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有效拉动了饲料消费,玉米和大豆市场需求强劲。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及投机资金炒作影响,2020年国内外大豆、玉米和小麦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国际市场大豆、玉米价格(CBOT)分别上涨37%和25%,国内大豆和玉米价格均创历史新高。相关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对稻米市场也具有拉动作用。
3. 全球大米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有传导影响
美国农业部预计,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5.04亿吨,为创纪录新高,上年度为4.97亿吨;大米期末库存1.78亿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此前期末库存已连续13年增加。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35.3%,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安全线水平。除中国外,全球大米期末库存仅6190万吨,库存消费比17%,基本处于安全线临界水平。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为保障粮食安全,部分粮食主产国发布出口禁令,如越南官方在3月份曾宣布暂停大米出口,印度大米出口贸易因疫情封锁措施一度暂停交易。受疫情恐慌情绪影响,2020年11月中下旬,越南5%破碎率(下同)大米FOB报价涨至515美元/吨,为近8年高点。2021年3月,越南大米和泰国大米报价分别保持在520美元/吨和550美元/吨的高位水平。国际大米价格走强对国内大米价格具有一定传导作用,但国内大米价格涨幅总体小于国际市场,国内外大米价差收窄。国产早籼米与越南进口大米完税成本相比,价差从2020年年初的713元/吨缩小至年底的130元/吨,2021年以来价差趋近零。
三、预计2021年稻谷价格波动幅度小于上年
(一)2021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确立市场价格底部
2月26日,国家发布2021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2021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2元、128元和130元,其中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比上年提高1元,粳稻与上年持平。稻谷最低收购价发布后,2021年稻谷市场价格底部确定。
(二)多渠道粮源供应抑制后期稻谷价格走强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2月28日,主产区累计收购2020年产粳稻3509.7万吨,同比减少357.6万吨,主要是黑龙江和安徽两省收购进度较慢。截至1月31日,主产区累计收购2020年中晚籼稻2569.5万吨,同比减少543万吨,主要是安徽、湖北、四川、河南收购进度较慢。受疫情零星散发影响,农户自留粮增加,惜售心理增强,加上局部地区物流不畅,客观上制约了售粮进度,售粮期拉长,改变了往年新稻集中上市供应、价格下跌的局面。
2020年稻谷产量处于高位,收购数量减少,说明农户手中余粮比往年多;2020年仅江西和黑龙江启动了稻谷托市收购,收购量大幅低于上年,意味着市场有效流通粮源增加;2021年上半年政策性稻谷稳定投放和各级储备稻谷相继轮出,稻谷市场供应充裕,而大米终端食用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后期稻米价格上涨乏力。
(三)稻谷市场“北稳南强”的格局将继续维持
2020年东北粳稻产量增、质量好,出米率比2019年有所提高;受寒露风和连续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南方部分地区中晚籼稻质量有所下降,符合企业收购标准的达标粮源减少。2020年秋粮上市以来,稻谷市场总体呈现出“北稳南强”特点。
2月2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通知,同意将黑龙江省受疫情影响的市县2020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截止日期延长至2021年3月31日(延长1个月),此举有利于农民销售余粮,稳定东北粳稻市场价格。2020年11月国家在新粮上市期间重新启动中晚籼稻竞价交易,截至2021年2月底,已成交2018年和2019年产中晚籼稻636万吨,反映出南方稻谷市场需求旺盛。另外湖北等省延长稻谷储备轮换架空期,部分轮入需求后置,后期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将保持坚挺。总体看,预计2021年稻谷市场将延续“北稳南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