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拟用3年至5年培育推出“十大云药” 云南精耕道地中药材

云南日报 2020-08-07 11:57 1760 阅读

在云南省晒出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中,“绿色食品牌”产业成效显著,作为其中重点产业之一的中药材产量规模同比增长7.5%,成为农产品增长强劲的亮色。


面积产值全国第一


2019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72.68万亩(含药食两用药材),产量94.9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农业产值已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一。


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显示,云南省中药资源种类有6559种,药用植物资源有6157种,中药资源种类总数和药用植物种数分别占全国的51.4%和55.4%,民族药资源有2000多种,有574个品种药进入中国药典,居全国之首。


云南中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云南优势中药材三七、灯盏花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全国现有35大类、43个剂型、5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其中使用云南中药材的就达3500多种。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云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客观需要。随着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等重大部署的实施,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云南道地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精耕种、精加工、精销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未来云南道地中药材发力的方向。”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会长苏豹表示。


近年来,云南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已制定和修订了彝药、傣药和地方中药材标准370个,民族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百余个中药材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特别昆明理工大学崔秀明教授团队先后制定颁布了三七、天麻两个品种的国际标准。


绿色有机引领产业风向标


如何按照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要求发展中药材产业?2018年,云南省组织专家编写《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至2022年)》,大力推进云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中药材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建设,支持建设道地药材良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作。截至2019年底,中药材标准化基地126万亩,其中获绿色认证基地4.5万亩、有机认证基地3.2万亩。


“随着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云南省中药材种植优势品种逐渐形成。”苏豹介绍,从种植规模看,三七、天麻、重楼、云木香、砂仁等17个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云当归、滇黄精、茯苓、石斛、粗茎秦艽等9个品种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5万亩至10万亩);从农业产值看,三七、重楼、砂仁、石斛、天麻等10个品种的农业产值超过10亿元,云木香、当归、粗茎秦艽、灯盏花、银杏等21个品种的农业产值超过1亿元(1亿元至10亿元)。


龙陵县象达素莲石斛种植场是该县最早潜心种植石斛的探索者。“云南的中药材之所以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种质资源等是成就优质品质的基础。随着云南中药材名气逐渐变大,如何保留住云南中药材原汁原味、绿色生态成为我们农场的头等大事。农场种植石斛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活树仿野生种植、树桩仿野生种植等技术。”素莲石斛种植场销售经理王文静说。


通过省政府搭建“云南特色·冬农魅力”等平台,素莲农场的石斛走进北京、上海等城市,并拥有一批忠实消费者。“第一年去北京,我卖的新鲜石斛无人问津,通过平台,不仅企业‘走出去’,消费者对云南出产的中药材反馈还很好。”王文静说。如今,素莲农场在龙陵县象达镇、芒市坝竹共有石斛基地206亩,其中铁皮126亩、紫皮80亩。企业坚持手工制作石斛枫斗,也成为素莲农场石斛枫斗品质和品相保证的基石。种植环节秉承生态、绿色、回归自然的种植方法,施农家肥,铁皮、紫皮石斛鲜条农残重金属年检年年合格,植物多糖含糖量较高。王文静表示,今后将不断探索石斛新兴药用产品的开发,保持优良安全放心的种植作风,助力石斛产业发展。


溯源体系构建推动“一切可溯”


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云南彝道农业公司,“追溯管理员”是一个常设的职位。“我们的每一批重楼都有一个二维码标签,就像药材的身份证,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便能知晓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实现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的全程质量跟踪。”追溯管理员张玲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把好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关,做好溯源体系是一大出路。2013年,云南省被商务部列为第二批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2017年,在省商务厅的指导下,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自主搭建了“云药质量追溯平台”,并作为省级中药材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引导云南省中药材生产企业建立追溯,目前已有87家中药材生产企业申请使用省级中药材追溯平台,初步建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2019年,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注册认证企业252家,中药材追溯品种19类,涵盖三七、天麻等特色优势品种,追溯总数据量462万条、总赋码量438.36万条。其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还通过推行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统一标识“三标”联用,使三七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


“溯源体系立即成为了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抓手,药材质量提升成效显著。这个系统目前的数据查询量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到第三位,对主要产品实现从种植、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实现大数据追溯,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促进中药材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9年以来,通过追溯体系产生的中药材对外订单达1300吨,品种发展到10个。”苏豹介绍。


可追溯让云南中药材贴上了放心标志,2019年,云南省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及提取物出口额2045.6万美元。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抓品牌建设抓龙头企业


为不断提升云南中药材的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从2018年起开展云南绿色食品“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重点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认证、技术创新。


在“十大名药材”评选活动中,2018年,“云三七”牌三七、“徐美德”牌天麻、“云全1号”牌滇重楼、“南草堂”牌铁皮石斛金条、“龙津”牌灯盏细辛、“滇奇”牌茯苓、“维西当归”牌云当归、“华桂牌”云木香、“雪黎”牌草果、“滇及”牌白及获得“十大名药材”称号。2019年,“七丹牌”三七、“豹七”三七、美洲大蠊、“万绿”牌芦荟粉、“品斛堂”石斛、“滇及”牌白芨、“龙津”牌灯盏花、央坷藏红花、高山生物铁皮石斛、“维和”三七等十个中药材品牌获得第二届“十大名药材”称号。


去年底,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展销中心亮相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候机大厅,以茶叶、中药材、生鲜果蔬、鲜花制品和坚果为主的云南特色商品质优价惠,受到顾客欢迎。


据介绍,有关部门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至5年时间,培育推出具有种植历史、工艺独特、品质优势的“十大云药”,“要使其成为像川贝母那样能代表四川药材的云南药材名片,真正让云南中药材形成市场欢迎的商品,转化为经济优势。”


向下游精深加工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云南大部分中药材以初级原料出售,产品附加值不高,中药材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较低。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云南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业内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技术研发、资本经营等先进生产要素。以三七、天麻、石斛、重楼、灯盏花等道地药材为重点,培育15户中药材规范化产地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原料加工率和产业效益。


2018年,康美药业、天士力集团、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上药控股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药企顺利进驻昆明、普洱、昭通、大理等州(市),促进了中药材种植、加工水平的提高,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19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招商推介会在玉溪举办,国药集团、华润三九、通盈药业、四川新绿色现代中药、神威药业、东阳光、华北制药等新一批企业又积极到云南发展、展开对接,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布局初步形成。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云南中药材产业加工产值从321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年均增长16.1%;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0.98:1提升到1.29:1,加工产值中提取物产值占比从2016年4%增长到2019年17.3%,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体现出整个产业向下游精深加工环节发展态势。


据悉,下一步,云南省将以中药配方颗粒为范例,建立产业链质量体系,保证产品安全可靠。建立省际互认质量标准体系,发展道地药材配方颗粒大品种。促进中药产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互联网+中药+中医+中医药健康服务”平台经济,构建中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