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18-07-24 14:55 3764 阅读

一、发展目标

从2016年到2018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到70万吨,年增长13.5%;年产值160亿,年增长10.0%以上。其中野生食用菌10万吨、年增长5.0%;年产值100亿、年增长8%。栽培食用菌60万吨、年增长15.0%以上,年产值60亿、年增长15.0%。力争到2020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200亿元,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其中野生食用菌12万吨、产值120亿;栽培食用菌88万吨、产值80亿。全省食用菌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产业布局


(一)生产基地布局


1.野生食用菌封育促繁基地。以云南“四大世界名菌(松茸、牛肝菌、块菌、鸡油菌)”的主产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40个封育促繁区重点基地建设。以迪庆、丽江、大理为主辐射保山、临沧、楚雄、昆明,建设松茸封育促繁区;以楚雄、玉溪、普洱为主,辐射大理、临沧、昆明,建设牛肝菌封育促繁区;以楚雄、保山、丽江为主,建设块菌封育促繁区;以昆明、曲靖、楚雄、迪庆为主,建设鸡油菌封育促繁区;以昆明、楚雄、曲靖、红河为主,建设鸡枞菌封育促繁区;以迪庆、丽江为主,建设羊肚菌封育促繁区;以昆明、玉溪、曲靖、楚雄为主,建设干巴菌封育促繁区。


2.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全省具备栽培资源利用条件的县区,重点在曲靖、玉溪、楚雄、昆明、文山、德宏等地区,建设40个栽培食用菌规范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人工菌栽培,重点发展平菇、姬菇、杏鲍菇、金顶侧耳、香菇、双孢菇、金针菇、茶树菇、姬松茸、大球盖菇、鸡腿菇、黑木耳等人工食用菌种植、牛肝菌工厂化栽培。


(二)加工基地布局


1、野生食用菌加工布局。以现有野生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分布的县市区为重点,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全省在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构建六个食用菌精深加工区,及时对野生菌进行初步处理,降低野生菌损失率,提高野生菌初加工产品集中收贮度。


2、栽培食用菌加工布局。在曲靖、玉溪、楚雄、昆明、大理、保山、文山、德宏等栽培菌主产区,重点推进栽培菌生产企业制定保鲜标准,开展鲜品保鲜、保藏加工(干品为主),鼓励和支持发展其他精深加工产品(精粉、破壁孢子粉、罐藏品、即食食品、休闲食品等)开发,积极拓展沿边市场。


(三)流通市场布局。


在全省食用菌资源集聚的重点县区,结合县、乡、村交通条件,新建及改扩建食用菌交易市场,配套建设加工处理和物流配送设施设备。在昆明、玉溪、楚雄、大理、迪庆、丽江、曲靖、普洱等州市,新建及改扩建大中型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15个,重点在昆明建设一个集交易、仓储、物流配送、信息交汇、市场准入、流通网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食用菌专业市场。


(四)综合服务布局。


以昆明、曲靖、楚雄为中心,聚集产业技术研究力量,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加快产业成果转化。重点在野生食用菌驯化、人工保育促繁、半人工栽培、良种筛选和产品质量安全等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上取得突破。建立覆盖全省的产业服务机构,开展食用菌产业信息网络数据统计、食用菌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基地建设。


以资源保护,高效利用为核心,在野生菌主要产区积极推广野生菌人工管护技术,70%以上的野生食用菌实现规范化采集销售。提升40个野生食用菌封育促繁重点基地建设水平,新增基地面积达50万亩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省野生菌基地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标准化、规模化为导向,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大力发展一批以双孢菇、姬松茸、平菇等菌种为重点的草腐菌类基地。适度发展一批以香菇、木耳、灵芝等重点的林木消耗型、林木替代型的木腐菌基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一批以暗褐网柄牛肝菌、奥德蘑(俗称黑鸡枞、露水鸡枞)、金耳、杨柳田头菇、白灵芝、羊肚菌等新品种为重点的特色菇基地。通过发展规模化大棚种植、林下仿生种植,和以云南特色菇为重点的的工厂化栽培,全面提升全省的食用菌基地建设水平。到2020年,全省创建规范化栽培基地40个,新增栽培面积200万平方米。


(二)提升加工水平。


在食用菌生产地、集散地、加工地,加强食用菌贮藏保鲜冷库和物流冷链建设,改善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形成购销、加工、物流三位一体的产后处理流通中心,降低食用菌产后损失。引进吸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加强浸渍、制罐、冷藏保鲜及FD冻干等精深加工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冻干、清水罐头、菌油、膨化菌类食品、调味菌类、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和多糖提取等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培育一批产品质量好、品牌信誉好、核心竞争力强的食用菌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以易门加工园区、楚雄加工园区、南华加工园区、香格里拉松茸园区等为重点,带动示范作用明显的食用菌加工园区,稳步推进全省食用菌产业加工园区建设。


(三)拓展流通市场。


培育市场流通主体,优化市场布局,在全省食用菌资源集聚区,加强食用菌产地集配中心和地头市场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强化乡村食用菌集市销售网点建设。发挥已建各类市场聚集、辐射功能,在食用菌主产区新建及改扩建大中型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15个。积极推行拍卖制、远程交易、网上交易、集中配售、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方式,在昆明规划建设一个集交易、仓储、物流配送、信息交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食用菌专业市场。


(四)培育经营主体。


依托我省丰富的食用菌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较低的劳动力成本,通过不断完善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优化我省食用菌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培育壮大食用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20户,带动100个专业合作社、100户种植大户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体系。


(五)增强科技支撑。


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加大野生品种驯化和新品种研发与创新力度,加强适合云南栽培特点的栽培食用菌品种选育、引进、改良、评价工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品种资源储备。完善食用菌认定(审定、登记)工作机制,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选育,进一步优化我省食用菌栽培品种结构。加强食用菌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立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食用菌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争取在人工保育促繁、基料替代、良种筛选、安全高效栽培、工厂化栽培和产品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食用菌加工技术体系。加强食用菌生产标准、加工标准、质量标准和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云南省食用菌菌种场建设地方标准、菌种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自己的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通过构建适合国情、省情和符合国际惯例的食用菌产品生产和质量标准体系。


(六)保障质量安全。


加强食用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食用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加大全程质量监管和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从生产、采摘、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的质量安全控制监管机制,提高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食用菌质量追溯检测系统建设,实现“生产源头”可管控、“加工流通”可追踪、“产品买卖”可溯源。加强对追溯产品信息的审查力度,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产品追溯信息查询平台。


(七)打造“云菌”品牌。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在“中国·易门野生菌交易会”、“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中国·云南·国际野生菌博览会”,提高云南野生菌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培育30个食用菌企业产品品牌。传承、发展、弘扬云南民族特色的“菌文化”,开展野生食用菌科普暨美食文化展、特色美食宴等菌文化活动。用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利用资源优势,建设集生产经营、采摘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食用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地。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暂无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