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忘记密码 > 还没有账号? 点击注册 >
captcha
已有账号
captcha

中国枇杷产业简析

云果产业大脑 2023-03-01 14:27 4443 阅读

枇杷产业概述


枇杷是一代人的“止咳记忆”,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枇杷糖浆、川贝枇杷膏是很多人感冒、咳嗽时的第一选择。枇杷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凉,味甘、酸,能润五脏、滋心肺。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口、风味佳美,有清肺生津止渴的功效,是营养丰富的保健水果;枇杷花解表止咳,可治伤风感冒、喉痛咳痰等症;枇杷叶有润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枇杷核具有化痰止咳、疏肝理气的功效;枇杷皮可治呃逆少食和呕吐;枇杷根对虚劳久咳、关节疼痛有疗效。


枇杷是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较早进行人工栽培的水果之一,因其叶子似乐器“琵琶”而得名,有2000多年的史料记载。其中,文学作品有“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上林赋》,中医典籍如“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本草纲目》,食疗养生作品“多食助湿生痰,脾虚滑泄者忌之”——《随息居饮食谱》。新中国成立以来,枇杷栽培技术和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和扩大,先后经历了“育苗技术和选种”、“栽培资源调查、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区域化栽培”、“贮藏物流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等研究发展阶段;先后选育出一批优良的枇杷新品种,如:福建的“解放钟”、“太城4号”、“长红3号”,浙江的“洛阳青”、“单边种”和“宁海白”,江苏的“白玉”、“冠玉”、“丰玉”、“霞红”、“石橙”,湖北的“华宝2号”、“华宝3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大五星”等。


其中,“解放钟”被引入广东、云南等省,长期作为主栽品种,“大五星”被引到贵州、陇南等地,成为全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在杂交育种方面,我国第一个杂交育成的枇杷品种——“早钟六号”,由福建果树研究所1978年从日本引进早熟枇杷“森尾早生”作为亲本与当地优良品种“解放钟”杂交获得。


图表1:国内枇杷地区性品种资源分布概况

1 - 640?wx_fmt=jpeg.jpg


(信息来源于网上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枇杷,又叫卢橘、金丸、芦枝,表皮呈白色或橙黄色,其果实纵截面呈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与杨梅、樱桃并称“初夏三姐妹”,具有生长快、结果早的特点。枇杷具有比较强的生态适宜性,凡“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冬季最低温度-5℃以上、幼果期温度-3℃以上”的地区,栽培枇杷都能获得好收成。


枇杷是原产于森林群落的果树,幼苗期对光照要求较弱,成年后为了满足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发育的需求,对光照要求较高,而且一年中生长季节比休眠期喜光。枇杷喜湿润气候,通常在年降雨量800~2200毫米的地区均能正常开花结果,但过度干旱会抑制枇杷树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土壤水分含量或地下水位过高时,易导致根基腐烂或大量死根,从而造成植株发育不良或死亡。


据国内学者调查研究,普遍认为枇杷的原产地在四川大渡河上游的雅安地区,我国先民发现枇杷后将其引种至我国大江南北,广泛栽培于我国各个地区。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的枇杷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种的,其中,日本是第一个引种我国枇杷的国家;18世纪初枇杷由日本传入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均在18世纪后期先后引入栽培;南美洲引入枇杷约在19世纪初期;美国于19世纪后期引入,在美国南部保留着很多100多年树龄的枇杷庭院树。现今,枇杷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广泛栽培。


本文基于云果产业大脑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枇杷栽培面积、产量等数据,从我国枇杷产业生产、市场需求、研究现状、加工工艺等角度进行分析,为从事枇杷产业科研、栽培、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企业和单位提供参考。


1.生产概况


枇杷“秋萌冬花,春实夏熟,独具先天四时之气”,生长习性有别于一般果树的“春花秋实”。在我国大部分产区,枇杷果实的成熟期多集中在2~6月,因此枇杷鲜果也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


1.1 全国概况


枇杷是多年生果树,生长快、投产早,嫁接2~3年便开始挂果,6~8年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超过20年。从主要价值来看,枇杷果树是优良的常绿绿化树种;枇杷果实除供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水果罐头、果酱、果脯、果冻、果汁、果酒、果醋等产品;枇杷果核、花、叶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可做为优质的生物工业原料。经过几代科研、推广和生产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枇杷产业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


1.1.1. 生产规模:总面积近200万亩,年产量超90万吨


从生产规模来看,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我国,枇杷都属于小果种,在水果中栽培面积和产量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枇杷栽培总面积近200万亩,年产量超90万吨,在全球枇杷产量中的比重超80%,是全球最大的枇杷生产国。枇杷生态适宜性良好,在我国分布范围极广,但将其商品化栽培对气候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枇杷主要产区集中在川渝地区(四川、重庆)、江浙地区(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国内众多的枇杷产品中,地理标志产品有16项,其中,浙江省5项、四川省4项、福建省2项、江苏省2项,陕西省、安徽省和湖北省各1项。


图表2:全国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

2 - 640?wx_fmt=jpeg.jpg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制表:云果产业大脑)


1.1.2. 主栽品种:以“大五星”和“早钟6号”面积最大


从主栽品种来看,我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或规模化栽培的枇杷品种主要有“大五星”、“早钟6号”、“解放钟”、“白梨”、“软条白沙”、“大红袍”、“洛阳青”等,其中以“大五星”和“早钟6号”面积最大。


1.1.3. 问题与挑战:人工成本高、市场份额小


枇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规模化生产的枇杷产品,多采用密集型技术措施进行整形修剪、疏花梳果、病虫害防治、套袋采收及分级包装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果品质量——这些措施无法实现机械化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拉高了枇杷的生产成本。且与柑橘、梨、芒果等果品相比,枇杷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人力成本的提升进一步拉低了枇杷的经济效益,打压了枇杷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另一方面,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果品市场日益丰富,枇杷市场份额优势不再,同时,其鲜果食用不方便且可食率相对较低、保鲜周期短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枇杷鲜果销售范围的扩大。作为传统特色果业,枇杷生产规模的扩大、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2. 主产区概况


1.2.1. 川渝地区


川渝地区是我国枇杷主产区之一,投产面积超过150万亩,常年产量超过50万吨、产值50亿元以上。川渝枇杷主栽品种有“大五星”和“早钟6号”,产量所占比重分别约为80%和10%,另外还有龙泉1号、金钟、解放钟、红灯笼等其他品种,上市时间集中在3~5月份。


图表3:川渝地区枇杷主栽品种结构

5 - 640?wx_fmt=jpeg.jpg


(信息来源于网上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1.2.1.1. 四川: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四川枇杷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栽培面积近100万亩、产量近40万吨,均占全国的70%。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龙泉山脉中段的双流、龙泉驿、仁寿、简阳、纳溪、广元、攀枝花、西昌、阿坝州等地。枇杷的起源地在四川大渡河上游,在大渡河畔、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渠江流域等地区栽培枇杷有强大的原生优势,枇杷成熟期可以从11月持续到第二年7月。拥有文宫枇杷(2009年)、攀枝花枇杷(2010年)、石棉枇杷(2011年)、天仙硐枇杷(2012年)四项地理标志农产品。


其中,“文宫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境内的文宫镇、鳌陵乡、观寺乡、高家镇、古佛乡、板燕乡、龙马镇、大化镇、青岗乡、珠嘉乡、方加镇、元通乡、中岗乡、视高镇、富家镇、文林镇、向家乡、龙桥乡、曲江乡、玉龙乡等20个乡镇,保护面积近20万亩,年产量约8万吨,主要栽植品种为“大五星”。


“攀枝花枇杷”保护范围为攀枝花市米易县的丙谷镇、白马镇、攀莲镇、湾丘乡、新山乡、撒莲镇、垭口镇、得石镇、普威镇、白坡乡、草场乡、麻陇乡;盐边县的渔门镇、惠民乡、永兴镇、国胜乡、敢鱼乡、桐子林镇、红格镇、新九乡、和爱乡、益民乡、红果乡、红宝乡、箐河乡、温泉乡、格萨拉乡、共和乡;仁和区的总发乡、太平乡、中坝乡、大龙潭乡、务本乡、啊喇乡、布德镇、同德镇、前进镇、福田镇、平地镇、金江镇、大田镇、仁和镇;西区的格里坪镇及东区的银江镇等,辖44个乡镇,东到湾丘乡,南到平地镇,西到温泉乡,北到红宝乡。保护面积约11万亩,年产量约5万吨,主要生产的品种以“早钟六号”、“大五星”等大果型品种为主。


“石棉枇杷”登记保护范围为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境内的回隆乡、丰乐乡、迎政乡、先锋乡、新民乡、美罗乡、新棉镇、挖角乡、宰羊乡、永和乡、蟹螺乡、擦罗乡、安顺乡、田湾乡、草科乡、栗子坪乡16个乡镇85个村。主产区东起丰乐乡蜡树村,南到栗子坪乡孟获村,西到蟹螺乡俄足村,北到草科乡和平村,产区海拔851米以上,保护面积约5.25万亩,年产量约8万吨,主栽品种以“大五星”为主。


“天仙硐枇杷”保护范围为泸州市纳溪区的大渡口、护国、打古、上马、合面、丰乐、白节、天仙、棉花坡、新乐、渠坝、龙车等12个镇的176个村,保护面积约7.5万亩,年产量约8万吨,栽植品种主要有“早钟6号”、“纳溪早红”、“解放钟”、“贵妃”等,采摘时间从4月下旬持续到6月上旬。


图表4:四川省与枇杷相关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规模及品种

6 - 640?wx_fmt=jpeg.jpg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制表:云果产业大脑)


1.2.1.2. 重庆:面积约27.6万亩,年产量约13.05万吨


重庆枇杷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大足、合川、永川、江津、璧山、万州和九龙坡等地区。截至2020年底,全市枇杷栽培面积约27.6万亩,年产量约13.05万吨。其中,大足区位于重庆西部、长江上游地区,地形以浅丘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7℃,全年无霜期355天,降雨量1101.6毫米,日照时长971.9小时,是重庆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截至2020年底,大足区枇杷产业基地面积达10万亩,拥有国家级和市级无公害基地10个,年产量2万余吨,全区枇杷实现产值5亿多元。


1.2.2. 江浙地区


枇杷从大渡河流域向东沿着长江一路传播,逐渐形成南起海南尖峰岭,北至秦岭淮河一线,东起我国台湾及东海沿岸,西至云贵高原的广泛分布带。江浙地区位居长江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枇杷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广泛的栽培。


1.2.2.1. 江苏:面积约5.8万亩,年产量约2万吨


枇杷在江苏省分布广泛,经济栽培区域主要集中在太湖丘陵果区的洞庭山地区,长江下游平原果区及东部沿海盐碱地果区等地也有零星栽培。2020年,江苏全省枇杷栽培面积约5.8万亩,年产量在2万吨左右。各地级市中,苏州市枇杷栽培面积约3.8万亩,在全省所占比重为65.5%;南京市约0.63万亩、南通市0.24万亩、镇江市0.21万亩、常州市0.16万亩、扬州市0.13万亩。


图表5:江苏省2020年枇杷种植分布

7 - 640?wx_fmt=jpeg.jpg


(信息来源于网上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江苏于2020年登记保护“东山白沙枇杷”、“西山青种枇杷”两项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由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农林服务站持有。


“东山白沙枇杷”保护范围为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所辖渡口村、渡桥村、吴巷村、潦里村、新潦村、双湾村、太湖村、莫厘村、碧螺村、杨湾村、陆巷村、三山村、洞庭社区共计13个行政村(社区),栽培面积约2.5万亩,年产量约0.8万吨。栽植品种品种指定选择“东山白沙枇杷”系“照种”、“白玉”、“冠玉”、“冬玉”等传统地方白沙枇杷品种以及以其为材料通过杂交、辐照、远缘杂交等途径育成的具有“东山白沙枇杷”特征、特性的各类白沙枇杷新品种。


“西山青种枇杷”保护范围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所辖庭山村、蒋东村、元山村、东村村、林屋村、秉常村、石公村、东蔡村、缥缈村、堂里村、衙甪里村和东河社区共计12个行政村(社区),栽培面积1.5万亩,年产量约0.6万吨。


图表6:江苏省与枇杷相关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规模

8 - 640?wx_fmt=jpeg.jpg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制表:云果产业大脑)


1.2.2.2. 浙江:面积约20.8万亩,年产量约8.72万吨


浙江省是我国枇杷栽培的主要地区,据浙江省水果产业协会报告显示,2019年,浙江省枇杷栽培面积20.8万亩,总产量8.72万吨,总产值7.76亿元,上市时间主要为5月中下旬至6月份。主产区为:台州市(2.39万吨)、杭州市(1.65万吨)、宁波市(1.24万吨)、金华市(1.21万吨),特色枇杷以余杭路桥枇杷、塘栖枇杷、兰溪枇杷、宁海白枇杷、丽水枇杷等为代表。


图表7:2019年浙江省枇杷生产情况

9 - 640?wx_fmt=jpeg.jpg


(数据来源:浙江省水果产业协会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010年12月2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路桥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范围包括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桐屿街道、峰江街道、螺洋街道、路北街道4个街道的22个村,现有枇杷种植面积约0.4万亩,年产量约0.6万吨。红肉类的“洛阳青”和白肉类的“桐屿白沙”是“路桥枇杷”主要栽植品种,占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


“塘栖枇杷”果形美观、色泽金黄、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甜酸适口、风味独佳、营养丰富,是浙江省乃至全国享有盛名的传统特色果品。2004年5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塘栖枇杷”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塘栖枇杷”白肉和红肉共计19个品种,主栽品种为“软条白砂”、“大红袍”、“夹脚”、“杨墩”、“宝珠”等,主要产区在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的塘南、东塘、沾驾桥,2020年种植面积约1.5万亩,产量约0.55万吨。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兰溪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范围为浙江省金华市所辖的兰溪市兰江街道、云山街道、赤溪街道、永昌街道、上华街道、女埠街道、黄店镇、诸葛镇、游埠镇、香溪镇、马涧镇、横溪镇、梅江镇、柏社乡、水亭乡、灵洞乡等16个乡镇(街道)330个行政村,保护区域土地面积约10万亩,现有经济栽培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约0.7万吨,以“兰溪白沙”、“大红袍”为主要栽植品种。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宁海白枇杷”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范围为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所辖的乡镇含一市镇、越溪乡、胡陈乡、长街镇、力洋镇、茶院乡、大佳何镇、前童镇、桑洲镇、岔路镇、黄坛镇、深甽镇、西店镇、强蛟镇、跃龙街道、桥头胡街道、梅林街道、桃源街道、茶山林场等13个乡镇4个街道1个林场。保护区域土地面积约271.6万亩,现有经济栽培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0.36万吨,品种范围指定“宁海白”以及“白玉”、“软条白沙”等白肉枇杷品种。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丽水枇杷”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范围为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境内,生产地域范围为碧湖镇、大港头镇、雅溪镇、老竹镇、峰源乡、太平乡、仙渡乡、丽新乡、黄村乡、岩泉街道、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联城街道、南明山街道共计15个乡镇(街道)243个行政村。现有生产规模0.81万亩,年产量约0.17万吨。主栽品种方面,白肉类“丽水枇杷”品种主要为“太平白”、“宁海白”;红肉类“丽水枇杷”品种主要为“太平小树1号”、“丽水早红”。


图表8:浙江省与枇杷相关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产区、规模、主栽品种

10 - 640?wx_fmt=jpeg.jpg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制表:云果产业大脑)


1.2.3. 福建:面积约25万亩,常年产量15万吨以上


福建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大省,据福建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园林水果产量761.88万吨,同比增长6.3%。福建规模栽植的果树种类有30多种,主要有柑橘、香蕉、龙眼、荔枝、枇杷、杨梅六大常绿果树,桃、李、杏、梅、梨、柿六大落叶果树。其中,福建省枇杷栽培面积约25万亩,常年产量15万吨以上,是全国第二大枇杷产区,拥有“云霄枇杷”、“一都枇杷”两项地理标志农产品。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枇杷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时期,所产枇杷素以早熟、风味香浓、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云霄枇杷”有“闽南开春第一果”之称。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云霄枇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漳州市云霄县所辖马铺乡、莆美镇、云陵镇、和平乡、列屿镇、火田镇、陈岱镇、东厦镇、下河乡、和平农场10个乡镇(场)共计158个行政村和11个作业区。年生产面积9万亩,产量5.5万吨,主栽的品种有“早钟6号”、“解放钟”、“贵妃”等。


福清市一都镇地处福清市西北部山区,是莆田、永泰、闽侯三县交界,年平均气温18.50℃,年积温为5400~7100℃,无霜期304天,年降雨量1600~1740毫米,年日照时长约1688.7小时,是生产高品质枇杷的优质产区。“一都枇杷”主栽品种为“早钟6号”和“解放钟”,成熟期3月中旬至5月下旬,果大、色泽鲜艳,果形端正,肉厚、质较细,汁多、化渣,酸甜适中,风味佳。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一都枇杷”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范围为福州市所辖的福清市一都镇一都村、普礼村、善山村、王坑村、东山村、后溪村共计6个行政村。总保护面积16.2万亩,生产规模5.5万亩,年产量3.5万吨。


图表9:福建省与枇杷相关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产区、规模、主栽品种

11 - 640?wx_fmt=jpeg.jpg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制表:云果产业大脑)


2.市场需求


根据2021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的《中国水果展望报告》,2020年,国内水果消费量比2019年增长3.2%,其中,加工消费增长5%。随着居民购买能力提高、水果供应周期拉长、生鲜水果电商快速发展等的拉动,水果消费需求整体呈正增长态势。未来十年,国内水果消费将以年均2.8%的速率增长,加工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3.3%。在生产成本预期上涨的压力下,果品质量、品牌溢价及稀缺性等对支撑价格上涨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2.1. 鲜食价格变化趋势


枇杷被誉为独冠时新的珍味嘉果,成熟上市时间集中在4~6月份,其价格变化趋势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征,上半年市场价格普遍高于下半年;另一方面,在“人口增加、收入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水平提高”、“水果直接消费和加工消费水涨船高”的行业背景下,枇杷价格也呈现出上涨趋势。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份国内批发市场枇杷平均价格约31.14元/千克,与2021年4月份的27.55元/千克相比,同期价格上涨3.59元/千克,涨幅约13.03%。


图表10:近一年枇杷全国平均价格(元/千克)变化趋势

12 - 640?wx_fmt=jpeg.jpg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2. 主要加工产品分析


随着枇杷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枇杷产区大力推进枇杷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通过延申下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枇杷种植的效益。一方面,枇杷独特的鲜食风味、丰富的营养价值、特殊的保健作用及优良的加工性能使其逐渐成为热门开发产品;另一方面,枇杷含水率较高,不易贮藏,采收不及时或采收后保鲜不到位均会造成大量的鲜果损失,提升枇杷的加工利用率有助于减少枇杷鲜果的损失,显著增加枇杷栽培的经济效益。


枇杷果肉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枇杷多糖由葡萄糖和木糖单糖组成,还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生物学活性。枇杷果核富含钾、钠、磷、镁、钙等大量元素以及铜、锌、锰、铁等微量元素,还富含淀粉、还原糖、蛋白质等物质,还含有许多具有生理活性的药用成分,如苦杏仁苷,黄酮类物质、多酚、有机酸以及熊果酸、齐墩果酸等。枇杷花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总酚类、胡罗卜素、类胡萝卜素、三萜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分以及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等营养物质。有治疗咳嗽、感冒、抗炎、糖尿病、抗肿瘤、预防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功效。枇杷叶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与枇杷花近似,原料来源更广且成本更低。


近年来,各枇杷主产区都在积极布局枇杷加工产业,国内对枇杷果实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保鲜、食品加工、精深加工(活性成分提取)方面,但枇杷加工消费占比仍比较低,对枇杷的消费仍然以鲜食消费为主。枇杷加工产品品种虽多,涉及休闲食品,如果酱、果脯、果冻等;饮品,如浓缩果汁、果汁饮料、果醋及果酒等;以及从枇杷果肉中提取多糖,从果核、枇杷花、枇杷叶中提取黄酮类、总酚类、三萜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分制成保健食品及药品等。但市场占有率比较低,缺乏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头部产品;营销推广力度也有所不足,新推出的产品缺乏市场知名度,也没有形成;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消费人群,绝大多数枇杷加工产品并不能占据消费市场特定人群的心智,在与其他产品竞争中没能充分发挥枇杷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方面的优势。


图表11:枇杷加工产业链

13 - 640?wx_fmt=jpeg.jpg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3.研究现状


枇杷按果实色泽可分为白肉枇杷和红肉枇杷。红肉枇杷果皮呈金黄色,因此也被称为“金丸”,果实较小,果肉为黄色、橙黄色或者橙红色,肉质紧实,口味较浓,风味浓郁或偏酸,其皮厚易剥耐储运,多用于制成罐头;白肉枇杷也被称为“蜡丸”,果肉白色至淡黄色,不带橙红色,皮薄易剥,果肉脆嫩多汁,适宜鲜食。


迄今为止,在已经明确的26个种枇杷属植物中,只有普通枇杷一个种作为果树栽培。我国作为全球枇杷起源中心,在四川大渡河流域、云贵高原及广西山区等地均有丰富的野生枇杷资源分布,但我国对枇杷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起步较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承担建立的“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是我国国家级枇杷种质资源圃,也是目前全球保存枇杷种质资源数量最多、多样性最丰富、规模最大的资源圃,收集保存枇杷种质资源12个种(变种)759份,筛选出枇杷优异种质资源65份,培育出枇杷新品种(品系)35个,其中23个已进行生产示范推广。


在消费端的引导下,我国水果生产对果品质量,品种结构,生产布局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证差异化高品质果品的有效供给,在枇杷育种目标方面,要在之前选择产量、抗性、耐储运的基础上,进一步突显品质(白肉、少核、无核)、耐粗放管理、易机械化操作等特性的选择。在种质资源创制利用方面,要在不断挖掘地方品种资源和国外种质资源的同时,加大对枇杷野生资源的发掘与开发利用,有针对性地将野生枇杷所具有的根系发达、抗叶斑病、籽粒少、结果枝单元多、开花结果期迟等优良性状引入普通栽培枇杷。


在做好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的同时,研究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做好土、肥、水、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应用果实套袋、地膜覆盖、温室、大棚、避雨棚、遮阳网等设施屏障保护层,做好枇杷栽培前、栽培后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疏花疏果、修剪整枝,确保枇杷的产量和品质,充分发挥枇杷栽培的经济效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完整报告点击《云果:2022年中国枇杷产业简报》免费下载!

推荐内容

  • 相关内容
关注
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
建议
免责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