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产业发展概述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引种的记录。华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表明,野生荔枝起源于云南,沿着西江向东南方向传播到海南岛,然后在这两个地方分别被驯化。云南野生荔枝驯化为特早熟品种,海南岛驯化出晚熟品种,特早熟和晚熟品种再进一步杂交形成早熟和中熟品种。
我国既是荔枝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荔枝的国家。荔枝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记载“隐夫薁(yù)棣,答遝(tà)离支”,其中“离支”就是荔枝。汉唐两代均有飞骑供荔枝之举,杜牧《过清华宫绝句三首·其一》中的那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遥想此景。后来又有众多文人墨客赞叹荔枝的篇章问世,其中以《荔枝谱》最为人熟知,北宋以后就出现了15种以上的荔枝谱,先后出版了20多种版本。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荔枝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产业恢复阶段(1952~198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以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为主的历史产区逐步扩大荔枝种植,品种主要有“三月红”、“黑叶”、“糯米滋”、“桂味”、“怀枝”等。
快速扩张阶段(1981~1998年):鉴于荔枝树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良好的商品性和国内外市场开发潜力、可规模开发的山坡地和产业链的高度相关性。前期由政府推动示范,后期受良好效益的驱动农户多自发种植,全国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荔枝产区和具有区域特色的荔枝品种。特色产区,如:海南、珠三角、粤西、粤东,桂南、桂东南、闽南。区域特色品种,如:粤西、桂南、闽南“黑叶”(乌叶),粤西“白蜡”和“白糖罂”,珠三角“桂味”和“糯米糍”,粤东、桂东南“怀枝”(禾荔)等。
产业转型升级阶段(1999年至今):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估算,2021年,全国荔枝栽培面积约792.61万亩,产量约281.41万吨。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的指导下,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荔枝产业逐渐走出低迷,配合线上电商、线下物流的快速发展,荔枝价格和效益连续稳定提升;通过高接换种,荔枝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形成海南特早熟、粤西早中熟、粤中和桂南中晚熟、闽南晚熟优势区,以及长江上游特晚熟荔枝优势区和云南高原荔枝立体生产优势区。在各荔枝品种中,“妃子笑”成为自南到北、自西到东种植区域最广、栽培技术最成熟的荔枝品种。在2021年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评选出的4个金奖、7个银奖、11个铜奖,共计22个奖项中,“妃子笑”荔枝获得金奖头名、银奖头名、铜奖一二名等卓越成绩。
荔枝是无患子科常绿乔木,花期春季、果期夏季,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对温度和水分要求较为严格。荔枝果皮薄革质而脆,容易剥取,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俱佳,苏轼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称颂。虽不耐储藏,“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但一点也不影响人们对荔枝的喜爱,民间素有“荔枝上市,百果让位”的说法。除了香甜可口外,荔枝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叶酸、柠檬酸、苹果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促进食欲的功效。但荔枝性温,多吃容易上火,会诱发低血糖、口渴、出汗、头晕、腹泻、甚至出现昏迷和循环衰竭等症状的“荔枝病”,且荔枝含糖量较高,糖尿病人要慎吃。
我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荔枝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生产区域高度集中,世界上95%的荔枝产于东南亚地区。荔枝主产国包括中国、印度、越南、泰国、马达加斯加、南非和澳大利亚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色列、美国、巴西、墨西哥、加纳利群岛、毛里求斯、巴基斯坦、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尼泊尔等国也有少量种植。其中,我国是世界上荔枝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国家。
我国荔枝产量分析
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估算:2021年,全国荔枝产量约为281.41万吨,同比增长10.21%;与历史产量最高的2018年相比,总产量减少了21.49万吨,降幅约7.09%;与2017年相比,产量增长了87.21万吨,增幅达44.91%。
荔枝树因为气候、栽培条件、管理水平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由营养失调造成“去年结果数量多,今年结果数量少”的现象——被称为荔枝“大小年”现象,结果多的被称为大年,结果少的被称为小年。2020年、2021年我国荔枝产量连续增产,“大年”的保持说明我国荔枝栽培管理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我国荔枝栽培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四川等六个省区。其中,两广地区(广东、广西)荔枝年产量合计在全国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80%以上,是我国最主要的荔枝生产省域,2021年,两广地区荔枝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达85.84%。两广地区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合荔枝的生长发育,每年荔枝集中在5~7月上市,在全国属中晚熟产区。
据估算,2021年,广东省荔枝产量为143.71万吨,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约51.07%;广西壮族自治区产量为97.84万吨,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约34.77%。海南、福建、云南和四川所占的比重依次为7.79%、3.88%、1.65%和0.84%。其中,海南荔枝上市时间为4月上旬至6月上旬,福建产期自6月中旬至7月中旬,云南产期自4月中旬至8月下旬,四川产期自7月中旬至8月中旬。
我国荔枝栽培面积分析
从栽培面积来看,荔枝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第一大果品,在全国水果中排第5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更是给荔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高质量发展契机。但受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荔枝投产面积逐年减少。2021年,我国荔枝投产面积约792.61万亩,同比减少2.2%;与2017年相比,投产面积减少了68.39万亩,减幅约7.94%。
在光、热、水、土、风等生态因素中,热量和水分是限制荔枝生长区域的主要因素。若较长时间处于温度在-2℃以下的环境,荔枝树便会出现冻害现象,但花芽分化,又必须要一段-2℃~0℃左右的低温干旱天气。进入花期后,要求18~24℃的气温,温度过低开花困难,过高会迫使加速开花,使盛花期缩短,授粉机会减少,造成结实不良。生长后期要求24~29.5℃的温度,若35℃以上时间较长,叶片便卷缩,个别有晒焦的现象,进而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影响坐果——出现畸形果或果实停止生长等现象。
荔枝对水分也有较高的要求,种植区年降水量至少要保持在1200mm以上,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冬春生殖生长期雨量需求较少,夏秋营养期需求雨量较多。冬季降雨量少,土壤干燥、空气湿度低,抑制了根系和枝梢的生长,提高枝液浓度,有利于花芽分化;在花期要做好避雨工作,水分过多会降低授粉受精率;谢花后需要适量的降水,小果期少雨干旱会妨碍果实生长发育,引起大量落果,果实成熟期水分过多则会引起大量裂果,少雨或者土壤水分过多都会影响荔枝的开花结果。
2021年,全国各大荔枝产区中,广东省投产面积约394.93万亩、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49.83%,广西壮族自治区投产面积约306.08万亩、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38.62%,海南省投产面积约36.95万亩、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4.66%,福建省投产面积约22.29万亩、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2.81%,四川省投产面积约18.11万亩、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2.28%,云南省投产面积约14.25万亩、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1.80%。
完整报告点击《云果:2022年中国荔枝产业数据分析报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