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我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精准脱贫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促跨越提供了基础支撑。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农业结构性矛盾仍突出,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农民持续增收乏力、资源环境压力大,农业短腿和农村短板依然存在,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2017 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力争农
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同比增长9.5%,实现 100 万贫困人口脱贫。
一、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优先、比较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增加鲜食玉米、啤饲大麦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秋冬马铃薯、特色小杂粮,促进木本粮油提质增效。扩大青贮玉米、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继续开展粮改饲试点。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生猪、牛羊、蔬菜、中药材、茶叶、花卉、核桃、水果、咖啡、食用菌等重点产业。调整优化烤烟种植,稳步提高烟叶品质。促进蔗糖、橡胶增值增效。加强冬季农业开发。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和奶业,促进云岭牛产业化,支持适度规模家庭牧场。积极发展集约化健康淡水渔业养殖。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依托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培育“云系”“滇牌”特色品牌。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划为依托,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推进功能区和保护区地块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行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强县创建行动,建设 30 个现代农业重点县、30 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20 个现代林业重点县,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一
村一品一店”,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创建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整合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
3.严格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坚持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
品一标”认证,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管控,强化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严格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督无盲区”的要求,推进县级粮食质量检测点全覆盖。深入开展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加强“互联网+
动物卫生监督”“互联网+兽药”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4.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
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适度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带动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力争销售收入超
10 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 25 户以上。积极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
合合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推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提供为农综合服务。鼓励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
5.加快高原特色农业走出去步伐。优化农业对外合作环境,实施全方位走出去,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拓展与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等区域的农业合作。充分发挥开放农业小巨人、农垦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以优势农作物品种、资金、技术、生产标准等开展跨国经营,培育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带。大力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特色农产品、农机出口生产加工基地。以滇中农产品交易中心为主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鼓励保险机构为外向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保险、保单项下融资和海外资信调查等服务。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开展对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优化农业领域投资环境,引导内外资重点投向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增强创新能力。加强跨境农产品动植物疫病疫情联防联控,推进跨境动物区域化管理及产业发展试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打击农产品走私。
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6.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柴石滩、昭鲁等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灌溉 100 万
亩以上。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完善取水许可制度,稳步推进农业用水取水许可台账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示范县、节水示范城市建设。
7.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广缓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模式。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开展尾菜回收利用、畜禽清洁养殖、地膜回收利用等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积极发展牛羊舍饲圈养,减少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逐步建立高原特色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体系,构建农业清洁生产认证制度。减少九大高原湖泊周边、重要交通沿线、特色旅游村镇大棚种植,增加露天种植。积极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想阅读完整政策的朋友,直接下载附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