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水稻所结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亚族稻属。稻谷,经砻谷机脱去颖壳后即可得到糙米,糙米再经加工碾去皮层和胚,留下的胚乳,即为食用的大米。碳水化合物是稻谷的主要成分,约占稻谷的65%左右,其中淀粉所占比重最高。淀粉是人类食物中最主要的热量来源,稻谷也由此作为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广泛栽培。
我国稻作栽培已有1.4万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代考古研究表明,距今12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祖先就开始将稻谷作为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栽培。从商周时代到唐宋时期,水稻的地位不断上升,宋朝以后,稻取代了粟、麦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明代的稻谷种植技术开始渐趋成熟,稻谷的种类也是籼、粳、糯分明,早、中、晚齐全,并出现了有关水稻栽培和品种方面的著作。到了现代,稻谷的种植和品种更是发展迅速,稻谷生产占我国粮食生产的近四成,在品类上,除了一般的籼米、粳米、糯米之外,还出现了很多闻名遐迩的名品,如苏南粳米、常熟鸭血糯、天津小站米、湖南的颗砂御米、四川的寸谷等。
在我国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中,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粳稻谷和糯稻谷三大类。又根据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稻谷可以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全生育期125天以内的为早稻,125~150天为中稻,150天以上为晚稻。还可以按授粉类型将稻谷分为常规稻和杂交稻,常规稻的基因型是纯合的,易于选种,品质易于提高;杂交稻需要每年制种,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2021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8285万吨,其中稻谷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2021年产量为21284.24万吨,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1.17%,位列第二,仅次于玉米(产量27255.2万吨,所占比重39.91%),高于小麦(产量13694.6万吨,所占比重20.05%)。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全球稻谷播种面积、产量、产区等数据,立足于国内,从稻谷面积和产量、进出口、生产区域分布以及市场前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稻谷产业发展情况,为从事稻谷全产业链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核心观点 COREOPINIONS
1. 根据FAO统计,2020年,全球稻谷播种面积为24.63亿亩,产量为7.57亿吨——分别较2019年增长了增长1.48%和1.07%;单位面积产量为307.26公斤/亩,较2019年下降了0.48%;从长期趋势来看,2012年至今,全球稻谷播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均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从产区分布来看,全球稻谷播种面积、总产量相对较多的国家/地区主要为印度、中国、孟加拉、印尼、泰国、越南、缅甸、尼日利亚、菲律宾、巴基斯坦等。
2. 中国2020年稻谷播种面积为4.51亿亩,在全球比重约18.31%,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产量为2.12亿吨,在全球比重约28.01%位列全球第一;单位面积产量为469.62公斤/亩,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62.36公斤/亩。2021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49亿亩,相比2020年稳中略降,下降了0.52%;产量为21284.24万吨,同比增长0.46%;单位面积产量为474.25公斤/亩,同比增长0.98%。2012年至今,得益于国内稻谷育种科技及种植管理水平的进步对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的带动作用,尽管播种面积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但稻谷总产量仍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
3. 细分产区来看,中国稻谷种植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湖南、江西、江苏、湖北、安徽、四川、广东、广西、吉林等产区。近几年,这十个省份历年稻谷总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从贸易情况来看,中国是全球稻谷贸易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出口规模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21年,受全球新冠疫情、高温干旱、蝗灾等自然灾害影响,多国粮食产量受到影响,并陆续加入限制粮食出口的行列,中国稻谷进口规模呈下降趋势。从市场情况来看,近年来,全国稻谷价格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表观消费量常年维持2.1亿吨左右;消费结构以口粮大米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