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牛肉吃法五花八门,消费历史长达3000年。最早在屈原《楚辞》的《招魂》中就有“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写的就是牛蹄筋又香又软。
肉牛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牛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市场需求强劲,供应明显趋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牛产业大概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89年)缓慢增长阶段:牛群遍地价格低廉,屠宰政策放宽,牛肉购销自由。
第二阶段(1990~1996年)快速增长阶段: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开始利用糟渣等农副产品对牛进行适当补饲(中国育肥牛的起源)。
第三阶段:(1997~2011年)中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牛肉消费量的不断上升,肉牛养殖利润不断上升,养殖方式开始从糟渣育肥阶段向商品化谷饲育肥过渡。
第四阶段(2012~至今)牛肉供不应求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前三的牛肉生产大国,围绕肉牛养殖、屠宰和牛肉生产的产业版图逐渐形成。但由于本土肉牛养殖成本高、出栏周期长等原因,国内牛肉产量供不应求,且需求缺口呈逐步扩大趋势。为满足国内旺盛的牛肉需求,中国牛肉进口量逐年增长,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牛肉进口依赖度达25%。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肉牛存栏规模、出栏规模、产量、销量、市场规模、进出口、品牌等数据,从肉牛政策导向、国内地位、产能等角度为从事肉牛全产业链科研、繁育、养殖、屠宰、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核心观点 CORE OPINIONS
1. 从发展趋势来看,2021年,我国牛存栏量达9817万头,比2016年8834.4万头增加了982.6万头,增长11.12%;我国牛出栏量由2016年4265万头增至4707万头,增长了442万头,增长率为10.36%;我国牛肉产量达698万吨,较2016年616.9万吨,增加了81.1万吨,增幅约13.15%。
2.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是牛肉进口大国,肉牛进出口贸易逆差显著。2021年,肉牛进出口数量合计达215.94万吨,其中,出口量为0.55万吨,进口量约215.39万吨,进口量比出口量高214.84万吨;进出口金额合计达1153.12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为3.89亿美元、进口额约为1149.23亿美元,进口金额比出口金额高1145.34亿美元。
3. 从品牌建设来看,截止2022年5月,与肉牛相关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62个,青海15个,内蒙古7个,贵州6个,甘肃5个,西藏、广西壮族各4个,四川3个,江西、河南、山东、云南、黑龙江、宁夏回族各2个,安徽、新疆维吾尔、湖南、湖北、辽宁、吉林各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4个,其中,内蒙古16个,新疆9个,河南、甘肃各4个,山西、宁夏、广东2个,陕西、四川、山东、江西、重庆各1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